栏目列表
五月份二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7-06-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丁晓雪

研讨主题

童话故事中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

研讨时间

2017.5.12(周五午8:20

研讨地点

马杭小学 (4)、二(2

执教者

张亚娟

执教内容

《猴子种果树第一课时

执教者

秦雯

执教内容

《猴子种果树》第二课时

参加人员

二年级语文组全体成员

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2017年5月12日

地点

马小二(4)

马小二(2)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生43人

师8人

实到人数

生43人

师8人

主持人

丁晓雪

活动

形式

上课、研讨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童话故事中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5月12日,马杭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研组开展了5月份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张亚娟老师和秦雯老师分别执教《猴子种果树》第一、第二课时。

张亚娟老师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巧妙,课堂引导方面丰富多彩。上课伊始,张老师就检查孩子认读生字词,生字词的选择又是那样的别具匠心。如: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拔掉、改种、浇水、施肥等。这些词正好是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为后面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埋下伏笔。接着又抓住文章的几个谚语,在读中加强了记忆,理解了意思。最让人叫绝的是张老师能带领孩子们去发现语言的秘密。张老师先告诉学生讲故事的方法,接着指名讲,通过老师的评价,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讲故事。然后学生再练习,从而达到无形的引领。教者轻松,学者也轻松。 张老师之所以能如此轻松地教授,并非我们看到的那样轻松,我认为课前她在钻研教材和研究孩子上下了不少功夫。

 秦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扶放得当。在教学猴子种梨树这一段时,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读,让他们在读中自己体会猴子种梨树时的心情,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他读的情感也不一样:有的学生说猴子很勤劳,他就有夸奖的语气在里面;有的学生觉得猴子很想吃到梨子,他就会读出着急的语气。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大胆读出自己的感受。本文中有三句农谚:“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对这三句农谚的理解学生基本上都能用自己的话来说,用自己的感觉去理解。其次,秦老师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深入钻研教材,捕捉住了这些用词上的细微的差别,反复让学生朗读、对比。如:猴子听了乌鸦、喜鹊、杜鹃的话就改变了主意,每次的心理活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王老师通过三句句子的比较,从他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没有耐心、很着急的猴子。虽然种各种果树的时间都不一样,但他还是等不及,体会到句中“可、也、还是”表现了猴子越来越急切的心情,体现了从读中感悟,读中悟情悟理。

课后,二年级教研组的各位老师和吴华秀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吴老师认为张老师的课堂灵动,设计有新意,紧抓“故事”的讲述方式,让孩子融入情境当中,让孩子学得开心学得愉快。张老师抓住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和文本特征,让孩子自由讲故事,了解故事的大意,轻松地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秦老师在教学内容相近、叙述形式相似的段落时,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先由老师重点指导学习二、三自然段,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四、五、六、七自然段,既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探究,评价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两堂课都能紧紧抓住课题特点和研究主题设计教案,不乏大胆创新,围绕研究主题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多方面的熏陶。

 

         填表人  丁晓雪 

马小二年级语文组5月份教研活动侧记

5月12日,马杭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研组开展了5月份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张亚娟老师和秦雯老师分别执教《猴子种果树》第一、第二课时。

张亚娟老师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巧妙,课堂引导方面丰富多彩。上课伊始,张老师就检查孩子认读生字词,生字词的选择又是那样的别具匠心。如: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拔掉、改种、浇水、施肥等。这些词正好是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为后面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埋下伏笔。接着又抓住文章的几个谚语,在读中加强了记忆,理解了意思。最让人叫绝的是张老师能带领孩子们去发现语言的秘密。张老师先告诉学生讲故事的方法,接着指名讲,通过老师的评价,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讲故事。然后学生再练习,从而达到无形的引领。教者轻松,学者也轻松。 张老师之所以能如此轻松地教授,并非我们看到的那样轻松,我认为课前她在钻研教材和研究孩子上下了不少功夫。

 秦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扶放得当。在教学猴子种梨树这一段时,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读,让他们在读中自己体会猴子种梨树时的心情,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他读的情感也不一样:有的学生说猴子很勤劳,他就有夸奖的语气在里面;有的学生觉得猴子很想吃到梨子,他就会读出着急的语气。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大胆读出自己的感受。本文中有三句农谚:“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对这三句农谚的理解学生基本上都能用自己的话来说,用自己的感觉去理解。其次,秦老师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深入钻研教材,捕捉住了这些用词上的细微的差别,反复让学生朗读、对比。如:猴子听了乌鸦、喜鹊、杜鹃的话就改变了主意,每次的心理活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王老师通过三句句子的比较,从他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没有耐心、很着急的猴子。虽然种各种果树的时间都不一样,但他还是等不及,体会到句中“可、也、还是”表现了猴子越来越急切的心情,体现了从读中感悟,读中悟情悟理。

课后,二年级教研组的各位老师和吴华秀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吴老师认为张老师的课堂灵动,设计有新意,紧抓“故事”的讲述方式,让孩子融入情境当中,让孩子学得开心学得愉快。张老师抓住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和文本特征,让孩子自由讲故事,了解故事的大意,轻松地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秦老师在教学内容相近、叙述形式相似的段落时,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先由老师重点指导学习二、三自然段,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四、五、六、七自然段,既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探究,评价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相信二年级的全体语文老师在今后教学中,会踏踏实实地开展好每次的教研活动,怀着一颗童心走进孩子,走进文本,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IMG_3308.JPG 

(马小教育集团供稿,撰稿:汪潮,摄影:汪潮)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