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三数教研组5月课题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17-06-2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小停


三年级数学备课组五月份教研活动

研讨主题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反思能力

研讨时间

2017.5.2(周二)下午第二、三节课

研讨地点

三(3)班,三(6)班

执教者

徐小停

执教内容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执教者

吴鸣凤

执教内容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参加人员

三年级数学老师

 

认识几分之一

                            马杭中心小学  徐小停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通过实践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

3.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积极交流、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含义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知道无论是把一个物体还是把一些物体去分,只要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都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小猴今天过生日,猴妈妈买了一个生日蛋糕要分给孩子们,怎样分才公平呢?(媒体显示一个蛋糕)

2.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你是怎样想的?

3.师生归纳得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蛋糕的。(媒体显示)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谈话:小猴吃完了蛋糕,猴妈妈又拿出了第二份生日礼物,是什么?(媒体显示一盘桃子)

(2)讨论:猴妈妈要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呢?(媒体出示问题)

(3)师:明明是1个桃,怎么又可以表示成呢?学生发表见解。

(4)我们一起来分一分,看一看。媒体演示:(把4个桃圈起来。)先把这4个桃子看成一个整体,再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虚线分成4份。) 每只小猴分到几份?这一份桃子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5)回忆一下,是怎样得到的?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媒体演示:把一盘桃平均分成(   )份,每只小猴分到这盘桃的(  )。

(6)师:(指另外的桃子)这一份占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2. 教学“想一想”。

(1)谈话:如果把这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媒体出示问题)

(2)学生先想一想,再动手在作业纸上分一分。

(3)交流分法。(首先把4个桃看做一个整体,再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4)是怎样得到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5)比较:同样都是分4个桃,为什么前面用来表示,这里却用来表示呢?

(使学生明确用分数表示只与平均分成的份数有关系,与物体的总个数没有关系。

3.巩固提升。

(1)猴爸爸也为小猴们准备了生日礼物——一串香蕉。(媒体显示一串香蕉)数一数,有几个香蕉?(8个)

(2)把这串香蕉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串香蕉的几分之几?

(3)学生先想一想,再分一分。(作业纸)

(4)如果这串香蕉有12个,每只小猴会分得这串香蕉的几分之几呢?

(5)如果这串香蕉有20个呢?如果是一篮香蕉呢?

(6)比较:香蕉的个数不一样,为什么每次都可以用来表示呢?这里的4表示什么呢?(表示1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那1又表示什么呢?(表示其中的一份)4份中的1份就用 来表示。

三、练习操作,有效反馈

1.填一填。(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在书上独立完成,再校对。

(上面一排题目都是平均分后每份是1个的情况,第二排都是平均分后每份是几个的情况。)

2.说一说。(媒体出示 “想想做做”第二题)

(1)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2)交流结果。

     思考:同样是把12个小方块平均分,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分数?

    (3)过渡引导:如果要涂色表示,该怎么分?涂几个呢?呢?

3.涂一涂。(媒体出示 “想想做做”第三题)

(1)先根据已知分数想一想该怎样分,再在书上涂一涂。

    (2)核对结果,交流思考过程。重点第四小题,为什么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表示?

4.拿一拿。(学具准备:每人6根小棒。)

(1)每人拿出6根小棒的,怎么拿的?(平均分成3份)

(2)同桌两人的小棒合成一堆,每人再拿出这堆小棒的。你还能拿出它得的几分之几?

(3)每人拿出1根小棒,是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4)剩下10根小棒,你还能拿出它的吗?为什么?

5. 猜一猜。

(1)媒体出示一盒球,露出3个球,告诉学生露出的部分是这个整体的。猜一猜这盒球一共有几个?

(2)媒体出示一盒巧克力,露出4颗巧克力,告诉学生露出的部分是这个整体的。猜一猜这盒巧克力一共有几个?

四、全课总结,结束新课

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分数,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一些物体也能看成一个整体,只要把它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也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吴鸣凤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8—79页例3、“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借助对图形的观察或实物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2.在探索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求一个敬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为大家讲一个兔妈妈分蘑菇的故事。

投影出示:(采蘑菇的画面)有一天兔妈妈从草地上采了几个新鲜的蘑菇装在篮子里,你们看,一共采了多少个?(学生观察得出,一篮有6个蘑菇)兔宝宝看见了都连忙跑过来,嚷着要吃蘑菇。老大说:“我可以分得这篮蘑菇的1/3。”老二问:“这篮蘑菇的1/3是几个呀?”

 二、整知感知

 1.合作探究。

 师:6个蘑菇的1/3是多少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最后汇报。

 2.交流汇报。

 (1)分组展示交流。

 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讲解。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想法:

 生1:用学具分一分。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是2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分的过程。

 生2:画图看一看。这篮蘑菇的1/3是2个蘑菇。

 生3:联系分数的含义想到:6个蘑菇的1/3,就是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

生4:列出除法算式:6÷3=2()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请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自己的想法。如果出现最后一种方法,要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要用6除以3,以及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比较方法。

提问:这几种方法,你觉得那种方法最简便?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要知道这篮蘑菇的1/3是几个,是要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看一份是多少,可以用6÷3=2(个)的除法算式来算出结果。

3.尝试练习。

(实物投影)兔老大说:“蘑菇真好吃,要足我能吃这篮蘑菇的1/2就好了。

 教师引出问题:这篮蘑菇的1/2是几个呀?请同学们用刚才得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好吗?

 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6÷2=3()所表示的意义。

 生:要想知道这篮蘑菇的1/2是几个,是要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2份,看一份是多少,可以列出6÷23(个),就是其代表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1题。

教师提要求,学生先操作,再列出算式。

摆8个圆片,拿出它们的1/2。

摆10个圆片,拿出它们的1/2。

2.完成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读题后,要求学生在课本上画竖线分一分,然后独立填写算式。

(2)集体订正后提问:12个草莓的1/3和12个草莓的1/4哪个多?

3.完成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3题。

4.完成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4题。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马小三年级数学备课组开展五月份教学研讨活动

52日下午,马小三年级数学备课组开展了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反思能力》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三年级数学教研组的全体成员观摩了徐小停老师执教的《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吴鸣凤老师执教的《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俞振蔚教导和白舜华、杨建媛老师全程参与并指导。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徐老师的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复习导入,直奔主题。徐老师没有花哨的导入形式和复杂的导入内容,而是简单复习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激活学生头脑中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形成思维定向,顺利的过度到新课的教学。二、强调对比,突破难点。通过把6个桃平均分成2份和把8个桃、4个桃平均分成2份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新课的知识,即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三、学生回答很精彩,教师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描述很完整,另外在练习中有个拿小棒的环节,比如拿18根小棒的1/21/3,让学生动手拿一拿并说一说,通过这道练习,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反思取其中一份的含义,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是在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基础上教学的。吴老师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拓展,丰富了课的容量和类型的多样。课一开始,吴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的问题:“你能表示出12个圆片的几分之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作业纸上创作,收集学生作品。通过结构化的呈现,不仅帮学生复习了认识几分之一的内容,同时顺势引入本课《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探索12个圆片的1/2,1/3,1/4……分别是多少个。在练习环节充分展示学生的错题资源,通过生生互动交流,自我反思,总结了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应注意些什么,有哪些易错的因素。整节课,知识目标落实到位,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不断探索和反思中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撰稿:吴鸣凤     摄影:周德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