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德育融合口语交际的深层内涵
发布时间:2017-06-2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勇璐琰

内容摘要   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艺术,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运用语言,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文字知识熟练的运用到学习生活中的口语交际中,并从中完善自己的人格、陶冶自己的情操。然而,当前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已基本忽略了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如:读蕴含哲理的诗词、名言和警句,只是为了应付默写;读能陶冶情操的优美散文,只是为了积累写作素材等等。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把口语交际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从课堂的合作探讨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的熏陶。这样,就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也水到渠成地体现了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  口语交际    德育   融合  实现    

 

在新课标中,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开设的重要教学内容。我们有一部分老师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纯粹的口语知识讲授课,他们动了许多脑筋,找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给学生作系统、详尽的讲解,也有很好的示范。但由于是让学生站在岸上学游泳,不给学生充足的下水练习的机会,效果很不理想。同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一直关注的是形式和技巧,而忽视甚至漠视了交际的内容,在思维方法、思想、情感品德等方面疏于指导。其实,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大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涵,是德育融合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学会展现自我,培养良好的爱好和行为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待自身和事物的辨别和认识能力便有了一定的概念与提高,在这样一个最好的认知时期,老师必须抓好这一时机,在口语交际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关注自我,认识自我,同时也认识集体,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贴合学生的实际特点,特意安排了不少这方面的内容。如 《自我介绍》便是让集体了解自己,和集体进行沟通的一个很好的课程,让学生明白自己是这个集体的一员,让集体的每个成员了解自己是一件愉快的事,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在《自我介绍》里,虽然学生的词汇与语言组织能力有限,但是他们都想方设法的想让同伴了解自己,当你所透露的信息可以让外界了解到你是一个如何的人,这个课题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这个集体的一员,让集体的每个成员了解自己是一件愉快的事,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又如《我最喜欢的一项活动》便是要关注个人的兴趣爱好。一个人培养良好而健康的兴趣爱好,对于其日后交际的人群种类以及交际的圈子广泛程度都有着很深的影响。凡此种种,教师在教学口语交际时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关注自我,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这样在课堂上,学生能有意识地关注自我,在关注自我中发现自身的需要与优缺点,引导学生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

二、规范说话礼仪,做个文明谈话小能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低年级要认真听别人讲话,中年级要认真倾听别人讲话,高年级要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因此,认真耐心地倾听别人讲话是我们口语交际的要求,其实也是个人的素质要求,这将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奠定一定的基础。

1、学会倾听,注重交际礼仪。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是使用言语和非言语因素的一种复合行为。因此,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不仅指向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还需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和交流的习惯。倾听,不仅仅是为了听清别人说的什么,更重要的是对他人的尊重,是交际文明的体现。所以,特别应注重学生倾听、交流等良好习惯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口语交际时,首先要教学生学会说话听话的仪态。要让学生懂得,别人在对你说话时,你应该看着对方,脸上的关注神情会让说话的人觉得你很尊重他,他就会乐于和你交往。反之,说话的人也要注意仪态,说话时神情自然大方,眼睛看着对方,还可以用一些手势动作来表示自己的热情。当别人跟你说她高兴的时候,你应该流露出微笑,替对方感到高兴;当对方难过的时候,不要说一些过激的话,而应该做个耐心而细心的聆听者,还可以附加一些手势动作来表示自己对其的理解与关心。

例如,在教学《自我介绍》时,由于学生年龄尚小,词汇积累有限,几十个学生的介绍难免有雷同的,稍不注意学生就容易开小差。因而,一开始我让学生明白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是一种礼貌,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本事,介绍自己时要看着大家,最好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时,我一发现认真倾听与说话大方得体的学生就奖励一颗红五星,激励学生自我培养倾听和说话的仪态。

2、善于倾听,提高应对能力。

口语交际具有情境性、互动性和复合性这三大特点。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出现,所表达的意思也有很大不同。要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不仅要听清别人说的什么,还要注重别人说话的声调的高低强弱,语气的轻重缓急。听语音,辩词义,品情调,思考别人说话的意思,记住别人说话的要点,从而提高应对能力。

3、规范口语交际的文明语态。

口语交际中,恰当使用称谓,对别人多用敬语,对不便直说的事情多用委婉的词来表达,并且适当配合体态语,做到言之有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这样的信息:懂礼貌,讲文明,能够使我们与人友好相处。

如本册的口语交际中,不管是《请求》《问路》《学会待客》,还是《买文具》,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表演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引导学生知道礼貌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讲文明、懂礼貌能够使我们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再见、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见到朋友或长辈要问好,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教学《学会祝贺》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简单的贺卡,在贺卡上写一句祝福语,送到自己喜欢的老师手中。这既让学生懂得要尊敬老师,又让他们有机会练习使用文明语。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使用文明语言;在潜移默化中,习惯运用文明语言;在日积月累中,内化形成文明语言,学会文明交往.

三、将口语交际付诸行动,从行动中实现德育的融合。

口语交际的话题除了需要运用个人的想象力,另外一个很好的方法便是从行动中传授德育的信息。

在口语交际的课堂中,我特地增加了一些关于孝行的话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爱心。譬如“我为父母做的一件事”“我最爱的家人”等口语话题。这个字,写起来也就简简单单的十个笔画。但要想培育一颗爱心却不容易。现在的孩子,大多过着衣来身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整天生活在父母祖辈的爱中,很少有孩子会主动想到用自己的爱心去关注他人、关爱集体。因而,在每个星期结束前,我都会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让他们帮父母做一件事,然后在下一周回来的口语课上,学生就进行分组的讨论,分享自己上个星期为父母所作的事的过程以及心得,然后我再让每个组选出2到3名的代表到台上来发言。记得那时其中有一位叫小林的男同学分享他为妈妈做的一件事便是帮妈妈煮饭,他说他跟妈妈两个人在厨房里煮饭,因为自己年纪小,没煮过饭,因此大多数时候只能看着妈妈在厨房里忙个不停,在这个过程中,小林不仅明白了妈妈煮饭的辛苦,还懂得了粮食的珍贵。他在后来和同学分享说,以后他要多点学习帮妈妈做家务,同时也不再浪费家里的粮食,做个懂事的孩子,小林讲完以后,其他同学都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并自个自的说自己以后也要多帮父母做家务。

从这一个话题口语交际训练中,我发现这样子将理论付诸实践,然后再诉说,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理论的含义,并且还能让他们从自己的行动中去领悟到个中的深层内涵,也就是我们的德育内涵的升华。学生的口语交际与语言组织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锻炼,而且还能从分享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的同时,向别人进行学习,在口语交际中实现德育的融合。

四、从言语中去获取爱,关爱集体生活。

不论是谁,生活在社会中,必然脱离不了集体的,因此,在德育教学中关于集体意识的教育尤为重要,在现今的社会,或因为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对于集体生活以及集体的概念都逐渐淡化和不重视,更多的只是以自我为中心。教师在融合德育时,要教会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发现爱,懂得爱,学会爱,爱家人,爱同伴,爱集体,爱祖国。因此在口语交际的教学,我有意挑选有关于关注集体生活和集体意识的话题来进行教学,例如在前段时间的“六一”儿童节里,我便特地在儿童节过后的那一个星期,开设了这样一个话题,让学生们在儿童节的节后余兴还没消退的时候,让他们诉说儿童节那天在学校举行的游园会上,和大家一起游玩遇到的快乐事,重温和感受和集体一起的那种快乐,进一步的热爱集体,融入集体,在这些话题性口语交际教育中,感受和分享是一个很好的获取德育内涵增值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快乐,在进一步教育学生要学会关心集体,因为这是我们的另一个家,它需要你

如《看望生病的同学》这课,能使学生在表演的同时懂得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从而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其实在这些教育中,我们都是让学生在慢慢地学会热爱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五、德育融合,走向大社会,树立主人公意识。

德育融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寓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融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思却受到深刻的想教育。为了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我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贯穿了这一教育理念。比如,在上口语交际教学课时,就先请学生回家作调查,可以调查周围的花、草、树、木,空气,水等。一周后,学生把调查到的情况在班上作了汇报。我追问道: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那你又想做点儿什么?就在这一次次追问中,学生明白了要保护环境,保护环境紧扣活动,自然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创建优美环境,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

又如一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这样做不好》,通过仔细观察文中的两幅图,要求学生说说;这样做为什么不好?你该怎样劝说他们不要这样做?通过这两幅图,让学生懂得了要爱护花草树木,节约用水。同时再充分利用这一教学契机延伸至生活实际,如爱护公共财物,保护动物,节约用电,爱惜粮食等,要学生关心身边的事情,并能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有礼貌地劝说别人不要做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在潜移默化中融合了德育。

口语交际作为一门新颖而被重视的课程,对于挖掘其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内涵尤为重要, 掌握可行的方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融合德育的教学,不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在学生的评价中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给我们祖国的花朵以充足的养分,让他们在德育和智育方面都平衡健全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纬《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模式》   《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6月

(2)“口语交际”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及其实施》

(3) 周英。《让德育之花在语文课堂绽放》。语言新探索,2010年11月发表。

(4)范敏芳。《如何教学“口语交际”》,《新课程学习》2009年第12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