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如何关爱学生的生命,让学生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1、在教学内容中倾注人文关怀。
音乐是人文性的学科,它用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爱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学中应做到:(1)进行思想的熏陶,道德情操的培养。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大量具有道德感染的歌曲。如《中国中国我爱你》、《祖国祖国多美丽》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表现了少年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彝家娃娃真幸福》、《金孔雀轻轻跳》表达了与少数民族的团结、友爱之情;《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教育学生该怎样做人….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学生进行高尚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小学音乐教材里的每首歌、乐曲都经过了编者精心的挑选和设计,充溢着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美:有的刻画了美的人物形象,如《雀尕飞》、《老师最理解我》;有的描绘了美的自然景色,如《三峡柑桔甜又香》、《我的小花园》;有的表达了美的心愿,如《真善美的小世界》、《摘星星》……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引导学生体验美与丑,分辨善与恶,是与非,形成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
2、在教学方法上倾注人文关怀。
教师要勇于打破“满堂灌”“抱着不敢放手”的陈旧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设置问题,自己动手给予解决。(1)放手独立完成。教师应当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材中的一些知识可以提前让学生独立去完成。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理解歌词内涵,用乐器吹奏曲谱等。(2)让学生合作学习。因各种原因,学生在音乐中各方面能力发展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吹奏能力较强,有的歌唱能力不错。将学生按各种特长分成若干小组,共同思考和学习新知,合作中既促进了学生情感交流,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协调性,团结友爱精神。(3)活动学习。在学习中通过一个个的活动推进学习的进度。如:小歌星赛、绘画比赛、小小演奏家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培养表演欲望,激发参与积极性,从而达到学生愿学、乐学的目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