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校以“开启孩子的快乐童年”为教育理念,把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范畴,积极探索生命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学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意识明显增强,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快乐成长和健康发展。
一、从独特来历中懂得生命的可贵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作为生命状态表现更为复杂的人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唯一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个体。从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逐步具有学习和生活能力,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都充满有趣的故事,凝聚父母太多的关爱。为了让孩子懂得生命的可贵,我校围绕“十月怀胎的艰难”、“成长经历的漫长”和“父母长辈的希望”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倾听讲述、相互交流、畅谈感想的过程中,让孩子受到教育。孩子们从父母那里知道,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爸爸妈妈可谓百般细心,千般呵护。妈妈怀孕生病了,不服药不打针,避免对胎儿的影响;新生儿爱吵夜,父母整夜不睡轮流看护;孩子一旦生病,父母心急如焚,四处求医。为了给孩子起名字,父母煞费苦心,大做文章,包含殷殷期盼和美好愿望;为了让孩子学会说话走路,富有个性特长,父母循循善诱,不厌其烦,每每有一点进步,取得一点成绩,大人们都满怀喜悦……在孩子们与父母的对话交谈中,不仅感动于父母的可亲可敬可爱,还懂得了自己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了自己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希望之所在。通过活动,孩子们逐步建立起对生命的敬畏、珍重,从而增强生命的责任和对成长的期盼。
二、从感恩活动中提升生命的价值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生命意义的有效途径。
1. 编写感恩教育教材。我们精选了10 则感恩经典小故事,有《子路借米孝敬父母》、《包拯弃官为家》的古代故事;有《残疾军人的祈求》、《感恩的三条理由》的外国故事;有表现凡人善举的《小女孩的心》,有歌颂母爱的《信念的力量》,有不惧厄运的《母女之爱》,还有劝人忘嫌记恩的《沙漠中的一对朋友》等。这些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给人以震撼,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力量。学校按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学生要诵读会讲,中年级学生要明理善行,高年级学生要将感恩的情感融入自己学习生活之中。
2.制订感恩行为规范。要求学生懂得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行动,要加强修炼,努力合乎规范。为此特别制订了泰师附小学生感恩行为规范。
3.实施感恩专题教育。学校大队部将感恩教育列入全年活动计划,以活动引领,促目标达成。“三八”节:对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写一句温馨的祝福,记一次感恩日记,献一次真情拥抱,做一张感恩贺卡;“六一”节:向父母读自己的愿望与困惑,听父母对自己提期望与要求;重阳节:为父母或长辈做一次感恩饭、敬一杯感恩酒、算一笔感恩账、写一封感恩信、照一张感恩像;父母的生日:替妈妈梳一次头,给爸爸捶一次背,为爸妈洗一次脚,整理一次家庭衣物用品。每一次活动都与家庭联系,督促孩子用心做好,认真填写活动记载。
通过以上教育活动,让学生渐渐懂得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是对生命的珍惜,并逐步增强生活的信心,积蓄前行的动力。
三、从实践体验中享受生命的快乐
童年应该是快乐的,为了开启孩子童年的快乐,我校围绕“我能行我快乐”主题,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真正的快乐。
“小鬼当家”活动。双休日要求孩子征得父母的同意与支持,从上街买菜做饭,到打扫卫生整理屋子,甚至包括与左邻右舍处理日常事务,让孩子自行选择,独立完成。“当家”前,教孩子学习调查论证,制订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当家”过程中,出现棘手问题或特殊情况,可向他人请教;“当家”后,学会总结得失,提高“我能行”的能力和技巧,与家人一起分享劳动成果,收获喜悦心情。
“角色担当”活动。将班级卫生值日、课间行为检查、节电员、节水员、门窗关锁员、图书漂流服务志愿者,甚至包括班干部、中队委等职位,让学生轮流担任。学生自愿申报,依次排序安排,人人享有平等机会,每月交流小结,重在参与体验,鼓励角色尝试。孩子们有的套上袖章,有的佩戴绶带,有的别上徽章,在同学们面前亮相,既感神圣,有感责任。为大家服务,赢得掌声,获得赞叹,彰显自身价值,虽苦犹荣,乐在其中。
“东方绿舟”活动。每年春天我校都要组织毕业班学生去上海东方绿舟开展为期4 天的体验活动,学生自己套被子,洗衣服,整理床铺,学习理财,实践中增强自主意识。过索道、探迷宫、攀高塔、玩趣桥、做游戏、搞野炊、开联欢……在惊险中收获惊喜,在合作中分享成功。活动对孩子印象深刻,影响深远。
四、从安全防范中克服生命的脆弱
安全是生命的前提,安全是活动的保障。为孩子营造安全学习生活环境,是家庭、社会,更是学校重要的责任。为了让孩子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我校安管办编写了安全教育读本,对校内外活动安全、集队集会安全、交通安全、水电气火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提出具体要求,成为每天晨会、每周班队会必讲内容,每学期的安全知识竞赛、作文竞赛、手抄报比赛、绘画摄影比赛等活动,促进孩子们增强安全意识,内化安全知识。每学期的安全之星评比,事迹宣传,调动孩子们投身安全活动、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聘请当地民警、交警、消防警为学校安全教育辅导员,定期到学校向孩子们开展图片展览、实景播放、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活动,向孩子们宣讲交通安全法规,宣讲正确使用水电气的方法,防止溺水、火灾、煤气中毒等事故的发生,以及发生事故时及时逃生避难的方法和技巧。宣讲防骗、放盗、防斗殴、防恶性事故的发生的知识,远离黄赌毒,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小做文明守纪的好公民。
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组织学生到交通岗亭、消防大队、看守所等地方,看现场,接受教育。与民警、交警、消防警零距离接触,与他们一同训练、一起活动,学做小交警指挥交通,学习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坚决不做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事。到校后,做安全教育宣传员,影响身边的同伴和同学。为了增强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我校将学生应急疏散演练与上操集会行进路线结合起来,做到训练在平时,防患于未然。
五、从挫折经历中培养生命的坚强
英国托马斯·卡莱尔说过:“假如幸福是人生的目标,那么悲伤就是达到这一目的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有风和日丽的顺境,也可能遇到暴风雷电的打击,因此,培养孩子抗挫耐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直面厄运”训练。我校每年都有安排一个年级的孩子到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半天的学习体验,与智障聋哑孩子共同学习,相互交流,体验生命的不幸,感受生活的艰难,在学习关爱,帮助别人的活动中,懂得珍惜。每学年我校都要开展“我是盲者”体验活动,一堂课的时间里,既有“盲者”独自参加的表演和比赛的活动,也有“盲者”与正常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参加比赛的活动。通过角色模仿、角色互换,让孩子们体察孤独无奈,感受同伴帮助,培养遇挫不气馁、不放弃、不屈服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播放不向厄运低头,笑对人生挫折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讨论争辩,让孩子们懂得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毅力、不懈的努力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和不幸,从而不断修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内心。
“情绪发泄”训练。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不满、烦恼、焦躁、愤怒,这些心理状态对人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有直接影响,这些情绪常驻心间,对人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因此,要学会倾诉、排解和发泄,掌握抛弃的方法。学校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和郁闷情绪发泄室,每月安排相关班级的同学与心理老师交流,说真实事,掏心里话,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真正意义的心灵沟通、情感交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阳光传递”训练。孩子孤独时需要朋友,困难时需要帮助,委屈时需要倾诉。我们要求各班开设“心灵驿站”,学生将自己心里的不平事、不解结,写在卡片上,投入“阳光传递百宝箱”,卡片上不署真实姓名,可以动植物名称或其它代替,每月分类呈现并编号,让班上其他同学回答,将对策、建议和帮助的话及联系电话,写在另一卡片上,可署名,也可匿名,与原问题卡片一一对应,这样,同学之间可“背靠背”相助,也可“面对面”交流。此外,每学期开展一次珍爱生命感言、生命感动少年的评比活动,优胜者照片和生命感动事迹在学校橱窗展示。
生命教育实践是一个新课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生命教育将越来越受到重视,生命教育也必将成为素质教育园地里一朵鲜艳的奇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