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灵 静待花开
孩子是我们每个家庭的希望,家庭又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教育子女是我们每个做父母的天职。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天长地久的。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的一些体会:
一、品格培养胜于知识学习。
我一直认为人的品质道德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因此我在日常教育中十分注重孩子品性的培养,不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决定孩子的发展方向,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以鼓励、引导为主,即使在兴趣班的选择上也是完全根据孩子自己的爱好来进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都是万般的宠爱,也造就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考虑别人,也不懂得关心别人。作为家长,我处处尽量注意自已的一言一行,以自已较好的行为来影响他,凡事都从正面去教育孩子,遇到周遭有一些负面的不良事件,也会从成人的角度和他一起来讨论,让他懂得判断是非的能力。每天回家,我都会让他说说学校的事情和同学相处等等,有的时候遇到问题,还会帮他分析一下。作为家长,我也一直要求自已尽量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乐观的对待每一件事情,我想这样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俗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良好性格的形成,我相信对孩子一生有益。
二、倾听交流,做孩子最好的朋友。
孩子进入初二后,可能是青春期的缘故,越来越觉得他与我们家长有抵触情绪,也不愿意多讲学校里发生的事,学习情况不愿多讲。于是,我放下家长的架子经常有意无意地讲一些自己单位的事及自己在工作上碰到的困难。渐渐地,孩子也愿意对我讲一些学校里和学习上的事。对于他学习上的失误我从不直接批评,而是以鼓励和提出希望为主。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回到家看着我的脸色,小心翼翼地告诉我时,我会很平静地跟他交流一下为什么没考好,是因为不会做呢还是其它原因?因为我像朋友似的与他交流,所以他也会告诉我说:“这道题是不会做,那道题是粗心,如果不是自己太粗心,成绩一定会达到多少分。”这时我就会顺势地鼓励他:“知道自己的缺点,就要努力改进,计算时细心点,薄弱的科目要加把劲,你完全有潜力,妈妈相信你!”这时他会微笑着说:“老妈,我知道了。”
三、旅行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陪伴。
在我的教育方式下,孩子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品德素养、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然而也就在初二阶段,孩子有段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相对于之前发生了较大退步。作为家长,我尽可能站在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认为爱玩是每一个男孩、甚至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我们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以及引导者,不能通过硬性手段来抹杀孩子的天性,而是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以及实际情况来加以引导,用柔性化手段来感化他,使他从内心真正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我利用初二暑假时间,带孩子去外地旅游,在旅游过程中孩子感受到了除网络游戏、学习以外不一样的世界,使自己的视野得到了开拓,了解到了世界的精彩与美妙,随后我再抓住这一契机与孩子谈心、进行正面引导,使孩子从根本上自发地意识到自己现阶段作为一名学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这一方法略见成效,到了初三阶段,孩子并不像之前一样沉迷于网络游戏了,而是继续将重心放在学习上面,业余时间也会和同学与朋友一起进行户外活动,成绩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综上所述,家庭是一所比学校更为重要的学习场所,孩子在家里、在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要远超出于学校,因此家长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教育方式会直接决定孩子的性格、品质甚至是学习成绩。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家长不能一味地将自己的希望以及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是要充分尊重他们自己的个性与爱好,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引导。面对不断成长中的孩子,他们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有悖于家长期待的行为,我们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责怪、攀比甚至是辱骂,而应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渴望。教育是一条十分漫长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遵循以下教育原则:不强制、不急躁、多引导、多鼓励,走进孩子的心灵。相信在这样一个教育理念下,家长不需拔苗助长,只需静待花开!
余京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