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发布时间:2017-06-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旻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何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在今天的教学改革大潮中,让青少年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成为这一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着一个个鲜活单纯的生命,如何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我们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帮助孩子们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可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实现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从而让自己的生命与自然、社会、他人建立美好、和谐的关系。  

今天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就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情感体验的很好载体。下面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课堂如何结合生命教育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一、捕捉生命的奇迹 

海伦·凯勒曾说过:“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人教版第八册的《触摸春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故事很简单,讲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小女孩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又把它放飞的故事。作者以别于常人的细腻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盲女的一个小小的动作,而更重要的是作者被这一小小动作所感动着。 

  读了课文后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课文中描绘的哪些画面出现在你的脑海里?想一想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什么,你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读出来吗?文中的句子都很美,学生找得最多的是这几句:  

  1、安静的手指悄悄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2、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3、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读着读着,学生的情感被激发,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教师又引导学生诵读、品读、想象读等等,带领学生以读悟情,以读生思,在读中品,品中读。   课文快要学完了,孩子们争着发表感言: 

生1:安静虽然是个盲童,但她用自己的心灵来触摸春天,感受世界,她是多 

 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啊! 

  生2:从她身上,我体会到: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体魄,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 

生3:我们现在有明亮的双眼,灵敏的耳朵,健全的四肢,我们是多么幸运,多么快乐呀,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生命,享受生命。?? 

师:是呀,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春天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就在这节蕴藏着精神的无限自由和生命的无比美妙的语文课上,孩子们徜徉其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清、精心契心,在语文对话中得到精神的滋养。 

二、感悟生命的意义 

通过生命教育来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探讨,融自身情感于千变万化的世界中,懂得我们要爱惜生命,欣赏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接纳它、了解它、实现它。 

人教版第八册《永生的眼睛》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动人故事,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 

教学时,我还向学生介绍了原文的结尾: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师:谁的眼睛是永生的?你从“永生的眼睛”中读懂了什么? 

生1:我认为是父亲的眼睛永生了,从他说的话中,我懂得了帮助别人是最有意义的。 

生2:现在有许多人都不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可琳达的父亲能这样想,确实令人敬佩。 

生3:读了“父亲”的话,我感受和体会到他们给予别人的是一份多么无私崇高的爱啊! 

师:大家的发言令老师感动,你们经过自己亲身体验真正理解了琳达一家人的心愿。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父亲的心愿呢? 

生1:我的眼睛能给失明的人带来光明,那将是多么快乐的事。 生2:我认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能够帮助他人。 生3:别人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生4:我认为温迪的眼睛是永生的眼睛。小温迪虽然去世了,但她的眼睛使两位盲人重见天日,这两位盲人因为有了温迪的眼睛,他们的生命从此有了光彩,生活充满了阳光。 

“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孩子们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验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认识到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能够帮助他人。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接受着心灵的洗礼,承载起心灵的撞击。 

三、体验生命的成长 

每一个生命都在大环境中生存、调试和成长,不断的调试和成长是生命维持的动力。生命是一个艰苦的积极成长的过程,它要受到许多挑战,因此,刻苦、真实、耐心、平衡、勇气都将伴随它成长。 

人教版第八册《花的勇气》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课堂中老师激趣导入: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绚丽多姿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绿色到处泛滥”“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分别体会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生:生命渴望拼搏!生命要经历许多挑战,得到新的经验和成长。 生:生命中不能缺少勇气,有时它会改变生命个体一生的轨迹。 

生: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生:在人生道路上,阴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思想的火花不断迸发,课堂上个个畅所欲言。让学习成为乐事,求知欲满足以得到快感,让生命体验成长中的各种滋味,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本然回归,返朴归真。 

四、提升生命的价值 

教育面对的是这个世界,理应从关注人的生命出发,执着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提升人的生命质量,通过对个体生命整体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教版第八册《生命生命》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我们可以将这篇文章作为辅读材料,增进孩子们对于生命价值的理解和感悟,使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真正内化为孩子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教育他们热爱生命,欣赏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课快结束时,教师激发情感:“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学习了她写的这篇文章《生命生命》。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人生格言也告诉大家?或者是你自己的原创也可以。 

  生:肖伯纳说:生命在我绝不是一截“短的蜡烛”,它是一个辉煌的火把,在我将它交给下一代之前,要使它燃烧得越亮越好。 

生: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情。 

生:时间不能增添一个人的寿命,然而珍惜光阴,可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生:卢梭说: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生:我不能预知明天,但是我可以利用今天。 生:我不能样样胜利,但是我可以事事尽力。 

生: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 

此时,课堂成为了生命创造的天地。创新的课堂珍视生命的灵动,张扬鲜活的个性,引发生命的高级呈现──创造性的发挥。对人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对人性回归的呼唤。成了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自主、自信是乐之根本,合作让快乐共享,情感升华,审美愉悦,提升生命价值就是这种课堂的自然境界。 

  新教材告诉孩子们:努力的生命是美的,执著的生命是美的,拼搏的生命是美的。文字是美丽的,但它往往只是凝固的,它悄悄地等待着新教育理念下成长的新生代教师带领孩子们去激活他们,那一刻,师生们将一起体验到生命那妙不可言的涌动。在新课程理念的光照下,确立关注孩子生命发展的根本理念,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让课堂体现出生命价值。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