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马小三年级语文备课组举行了本学期的第二次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郑丹平老师执教古诗文《赠刘景文》,并探讨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张卫平校长和课程中心徐伟杰、吴旻主任一同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
《赠刘景文》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郑老师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教学中朗读形式多样,特别在指导学生如何读出诗的节奏、抑扬顿挫方面,经过教师的不断引导、点拨,学生很快掌握了节奏,结果读得“有板有眼”。在学生读通古诗的基础上,以“找秋天”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看图、回忆夏季荷花盛开的样子,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想象秋季荷花开败的情景,借助课前搜集的秋菊图理解傲霜枝,在师生对话交流中理解了“荷尽”、“菊残”、“傲霜枝”,降低了诗句翻译过程的难度,也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感悟。
课后,备课组成员就郑老师的这堂课展开了讨论。老师们一致认为郑老师能抓住古诗的教学要领解释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来展开教学,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张卫平校长指出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不单是语言文字的教学,单纯地“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更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重任。“文以载道”,每一篇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深厚的文学积淀,教学中教师依托这些美文,“润物细无声”,能更有效地渗透积极健康的人生导向,于语文知识的传授中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此次活动,大家一致认为语文教学千万不能忘了“教文育人”,在今后的古诗词教学中应该重视在语文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念的教育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马小教育集团供稿 撰稿:张春燕 摄影:王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