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教科研课题
结题鉴定书
课 题 名 称: 新媒介改进小学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 沈斐 郑丹平
工 作 单 位: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组织鉴定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批准立项日期: 2018.10
鉴 定 日 期: 2020.11
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制
一、课题主持人 | |||||
姓 名 | 所在单位 | 联系方式 | |||
沈斐 |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 13401358023 | |||
郑丹平 |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 13685261439 | |||
二、课题组成员(不含主持人,限10人) | |||||
序号 | 姓 名 | 职 称 | 工作单位 | 课题组分工 | |
1 | 张春燕 | 中小学一级 |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 具体实施 | |
2 | 吴旻 | 中小学二级 |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 具体实施 | |
3 | 汪潮 | 中小学二级 |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 具体实施 | |
4 | 杨丹 | 中小学一级 |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 具体实施 | |
5 | 陈松兰 | 中小学二级 |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 具体实施 | |
6 | 朱君怡 | 中小学二级 |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 具体实施 | |
7 | 宋勤民 | 中小学高级 |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 具体实施 | |
8 | 尤丹洁 | 中小学二级 |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 具体实施 | |
9 | 徐士涛 | 中小学二级 |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 具体实施 | |
10 | 张恬烨 | 中小学二级 |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 具体实施 |
三、成果简要说明(限2000字) (包含简要研究过程、研究发现或结论、主要研究成果等) | ||||||||||||||||||||||||||||||||||||||||||||||||||||||||||||||||||||
课题组成员根据方案的研究思路和设想,精心编制了课题研究问卷,对课题问卷进行了有效分解,力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形式对学生实施新媒介平台下的习作渗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横向、纵向的模式,认识新媒介,优化习作模式,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稳步提升。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及分析 1、调查问卷的编制: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马杭中心小学习作的现状,笔者对马杭中心小学三到六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访问,获得了一手资料。下面谈谈调查流程: (1)调查地点: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2)调查时间:2018年10月——12月 (3)调查对象:马杭中心小学三——六年级部分学生 (4)研究工具:自编问卷——学生问卷共有10道题目,主要 涉及学生对新媒介的认识,对习作的态度,兴趣等。 (5)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与定向研究相结合。 (6)本研究首先在查阅网络,专著电子期刊等的基础上,进行 了整理归纳,然后围绕题目,采用自编问卷展开调查。 调查表如下:
根据以上调查卷的发放,回收,课题成员进行了梳理:调查统计表明马杭中心小学的学生都不怎么喜欢习作课,并认为习作课单调,不感兴趣。少数同学对于新媒介有点了解,但是多数同学对于课堂上介入视频、电脑、APP 软件比较感兴趣。根据以上情况,课题组成员进行分析总结,并确定课题方案。 (二)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培养小学生作文技能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长期以来,传统作文教学手段非常单一。无非是一只粉笔、一张嘴巴、一通理论、一篇例文。先是教师讲讲理论,然后读读相关的例文,再把本次供学生选择的作文话题一一点拨一番。作文评改也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大捆的作文本堆砌于办公桌的一角,改上一两周再发下去,甚至等到又该写作文了,才手忙脚乱地迅速“打扫战场”,往往是改出错别字,划出较为优美的语句后,打个分数了事。没完没了的批改,教师累了苦了,学生却不感兴趣的,无心研读。据调查,也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认真看待老师的批语,而不被学生重视的评改就更不会有什么真正的价值了。 新媒介,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迅猛发展的今天,从街头到巷尾再到商场车站,人们随处可看到设计新颖的网络宣传广告,在人们的言谈中也时常听到“网络”、“网校”、“电子商务”等名词,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新媒介的气息,信息技术越来越被各种领域所接受和利用,它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我们的学习方式。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打破了老师知识的垄断地位,真实的再现、虚拟的情境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提供了条件。计算机网络凭借其形象、快捷、丰富的内涵在教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而电脑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它作为教育领域的一大改革成果,已越来越显现出其直观形象、新鲜活泼、互动性强的优越性。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的形象直观的特点弥补作文教学的枯燥乏味,重新燃起学生对表达的渴求之火,重新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网络信息的丰富呈现,就有可能优化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实效,就有可能促进学生习作能力上有新的突破。 (三)收集资料,学习理论 学习的理论和实践 聘请了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孙向阳教授为课题顾问,孙教授亲自给本课题组成员开立学习书目,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活动。学习内容主要有:1.《哲学概论》,邬昆如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特色课程8问》,邢至晖、韩立芬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施良方著,教育科学出版社等。在学习过程中,对课程建设的内涵、特点、实施途径与策略等进行了广泛的研讨,获得了许多新的认识,并进一步明确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推进措施,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其次,课题组成员还进行了集体学习,除了学习与课题相关的各种理论知识而外,课题组各位教师根据自己前阶段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困惑、最新的理论知识等,大家各抒己见,每个人都会积极地发言,或是结合谈自己的实际经验,或是提出不同的看法,或是针对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更多的时候采取的是辩论和案例分析的形式,在实际和理论的相互撞击中更快地感悟新纲要的精髓,能有效地进行实践研究。 其次,在平时的自我学习中,通过自主性学习各种相关理论知识,觉得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研究探索。合理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形式,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能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为每个孩子创造评价的环境和条件。 (四)依托课例进行实践 (1)引用新媒介后,可以说作文的授课方式有了新的转变。通过新媒介展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一篇篇引人入胜的范文、一段段生动有趣的文字,都呈现在了学生面前。平时的收集,课堂的展现,镜头一转,学生的脑海中尽可回荡放映的情景。即看即写,即写即评,既剖析了作文的教学要求,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形象而又直观地延伸了课堂阅读教学,丰富了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增强了学生的观察积累能力。 (2)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新媒介,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展示名篇,帮助学生有机会阅读到教师推荐的更多文章。新媒介的手法多种多样,配乐朗读、情景诵读、字幕展示这些多媒体技术的组合,都可以作为学生观摩作文的形象化方式。相比传统的课堂宣读,这种整合了新媒介的佳作欣赏课,既调动了学生欣赏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能力。我再结合身边点点滴滴的看似小事实乃大事的现象加于引导,使他们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纷纷落笔,写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感。 (3)帮助培养学生观察能。习作训练要扎扎实实地建立在孩子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首先要引导孩子参与生活,观察生活。学校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借助各种形式体验生活。如:指导学生观察一场拔河比赛,在现场观察的同时,利用摄象机把比赛活动场面拍摄下来。拍摄兼顾到整体、局部、周围场景的联系。课堂上,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拔河比赛的场景。接着播放拍摄的场景,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充分利用慢镜头、特写镜头、暂停等手段指导学生观察整个比赛场面和运动员的个人神采。抓住神态、动作,体会比赛的紧张激烈,再通过播放观众的语言、神情来衬托激烈的场面。学生在欣喜的情景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自觉地理解、记忆,积累素材。这样的作前指导,有效地利用了多媒体的超时空优势,学生定有收获。 综上所述,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形式让学生对习作感兴趣,通过新媒介优化习作课堂,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横向、纵向的模式,不断激发写作兴趣。 通过课题组的努力,课题组成员全面进行了调查问卷,了解马小学生习作的现状以及对新媒介的了解。随后,各成员在日常教学中深入渗透研究,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题组为单位,以省市区的语文活动为抓手,扎实稳步开展各类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
|
四、鉴定情况(本页格式不得变动,不得换页) | ||||||
鉴 定 组 成 员 | 姓 名 | 工作单位 | 工作职务 | 技术职称 | 签 名 | |
鉴 定 意 见 |
鉴定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
区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
盖 章: 年 月 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