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课题研究学期总结(2019年2月-2019年7月)
发布时间:2019-07-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尹丽萍

关键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小学英语4E”课型范式研究》课题研究学期总结

(20192月—20197)

本学期我校英语组继续开展《以关键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小学英语“4E”课型范式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以提升教育教学研究水平,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围绕课题思想,课题组成员开展了以下一些具体研究工作,现就具体工作、成效分析、问题和困惑,以及下一阶段的改进措施这四方面作如下总结:

一、具体开展的工作

1、用理论激活研究,用反思推波助澜

课题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小学英语关键能力以及诵读策略的相关理论。由于“英语关键能力”这一主题涉及的面较广,而在此背景下和诵读相关的文献比较有限,因此如何在此背景下使研究效,使研究达到预期目的,难度还是很大的。但是我们既然确定了研究方向,就只有坚持走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思考、实践之路,才能基本实现课题研究的预定目标。我们首先积极学习相关理论,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评价》等,收集整理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每月开展一次理论学习并撰写心得体会。

除理论知识的自我学习与反思外,老师们还积极参加常州市、武进区及协作片的各级各类观摩研讨活动,如武进区小学六年级英语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常州市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研讨活动、小学六年级英语同题异构研讨活动等。

通过学习,我们刷新了理论认知,提升了理性思维能力。我们还积极思考,充分分析我校原有基础,分析研究重点、难点,分析研究目的和预期结果,进一步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清晰化。

2、用课堂聚焦问题,用研讨分析措施

本学期,课题组教学研讨按照基本的课堂授课模式进行研究,主要以译林版小学《英语》这套教材为切入口,从“优化诵读内容”与“促进学生发展”两方面入手,借助不同课型,对课文内容进行精细解读,并能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拓展运用。通过课堂教学研究,我们进一步清晰了研究方向,明确了研究路径,寻找到了有效的诵读教学策略初步优化我校英语教学,并形成具有马小特色的英语授课模式。

1)校、片级活动

三月份:3月22日下午,马小教育集团高年级英语组在南田楼五楼观摩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高年级英语教学中的读写策略指导”,马小本部和采菱小学全体高年级组英语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毛兰和尹丽萍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五年级下册新授课Unit4 Seeing the doctor第一课时和六年级下册复习课Project1 Being a good student第一课时。两位老师紧扣单元主题,针对教学目标设计了多种高效灵动的教学活动,多维度体现了语篇教学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特征。一个个开放性问题的抛出,一次次小组合作的演示,一段段精彩发言的生成,处处彰显着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动力和思维发展的创新力。随后,两位老师针对执教内容进行了简要的说课,全体成员就活动主题以及下阶段教研组工作进行了沙龙式研讨。

四月份:4月17日下午,马小全体高年级英语老师齐聚城东小学,开展本学期第二次英语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分为三个议程,两位教师上课、分享课后反思和集体探讨。

首先,由郑丽虹老师执教六下Unit7 Summer holiday plans 第三课时。郑老师整堂课以“travel plans”为主线,结构清晰、每个环节的处理干净利落。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发散性问题极具思维含量。通过一系列头脑风暴,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带领孩子们走进文本。阅读中,通过形式各样的任务,梳理文本主要信息。在阅读后,老师设计了各种读后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接着由魏菲老师执教五下 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 第二课时。魏老师教态亲切自然,整节课围绕“help”这个主线,设计了三个大环节,通过复习storytime 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重点语法知识,又通过游戏巩固了知识点,最后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既学到了语言知识,也提升了情感认知。

课后,两位老师进行了有效反思。其他教师也对这两节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课。首先,大家一致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堂设计,同时,大家踊跃发言,对两节课提出宝贵意见。大家在之前刘丽华老师提出的“一节课必须围绕主线开展一系列具有逻辑性的活动”的理念指引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五月份:5月3日下午,马小英语组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开展了本学期第三次英语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以“在语篇教学中培养高年级学生思维品质”为主题。

邹秀娣老师执教六下Unit7 Summer holiday plans的第三课时,本节课邹老师以“travel plans”为主线,针对本课精心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挖掘文本内涵,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发散。邹老师对what、who、where、how、how long、when这些疑问词的合理运用,不仅引领了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也起到促进作用。

徐莹老师执教五下 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的第二课时。在这一课时,徐老师紧扣主题“help”,设计了思维导图,并以此将本课分为三个大环节,通过创编story time 的对话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重点语法知识,又通过Fun time的游戏巩固了知识点,最后设计了绘本故事,帮助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既学到了语言知识,也提升了情感认知。

课后,听课老师各抒己见。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亮出智慧,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两课堂的精彩在课后的讨论中得到了延伸,相信马小英语组的所有老师在每一次教研活动后得到自我的提升,不断提高。

六月份:6月14日下午,马小教育集团中年级英语教师齐聚采菱,举行本学期最后一次备课组活动。本次活动主要是对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并归档各项教研组资料,还有最重要的针对期末复习,大家探讨方法和对策。

首先大家针对本学期教研活动谈了谈自己的收获,中年级英语教师队伍年轻老师居多,年轻一方面经验不足,但另一方面年轻也意味着有干劲,思维活跃。年轻老师在自己准备教研课时,能够尽量多开动脑筋,当然遇到问题也会向仇老师等前辈请教,在各方面都督促自己积极进步。

而针对期末复习,仇伟红老师作为资深前辈,倾囊相授。她说到,参考省样卷,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还太过死板,学生的灵活度不够,可以参考省样卷的题型,从已有的课课练着手,自己创编对话或短文给学生进行课堂上的操练。她还强调中年级英语进行诵读的必要性,我们在进行期末复习的时候往往注重对习题的讲解,而过少的关注学生的听说。其实语言学习诵读是非常必要的,大声的诵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们都对此深表赞同。在为期一个多星期的期末复习时间中,我们要把英语诵读做到实处,争取让每个孩子都能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2)沙龙活动 

为了提高教师的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优化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5月31日上午,马小教育集团高年级英语组全体成员在马杭中心小学英语办公室举行沙龙研讨活动。活动由魏菲、徐莹两位老师主持。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小学英语教师个人发展的思考”。首先,徐老师就如何成为一名专业的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主题发言。她从良好的师德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完善的英语教学技能和持续的专业化发展四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与探讨。魏老师以小学英语教师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就教师的专业品质发展和教师的多途径、多角色发展两方面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接着,大家就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题各抒己见。这使我们在思想上、业务理论上、工作实践上都受益匪浅,明确了自己在应有教学上的奋斗目标。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全体英语教师都将会明确目标,不断学习,争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同时也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3、用资料丰实网站,用轨迹见证成长 

英语课题网站管理由专人负责,为了做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工作。每次研究活动结束后,做好相应资料的上传工作。报道、理论学习心得、优秀案例和教学资源、研究成果等资料都储备在子课题网站中,便于成员们查看学习、交流互动、分享经验、汲取资源。课题网站的建设,是课题研究轨迹的最好见证。

二、目标达成情况

一学期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悉心教学,潜心钻研,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学期以来,课题组共有10篇论文发表于省级刊物《校园英语》;论文《小学英语关键能力培养下的课堂评价用语实施策略》和《小学英语关键能力视野下的综合板块主题情境的整合与构建》分获2017年常州市年会论文二等奖和武进区年会论文一等奖。5月份区五年级整班朗读比赛马杭中心小学获三等奖;采菱小学获二等奖。另外,英语组获武进区第六届中小学优秀教研组。

三、存在问题和困惑

1、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

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学习,无论是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途径或是研究的手段,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没有理论作指导,任何一种研究都是盲目的。本学期,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理论依据仍比较单薄,或早已陈旧,或不成体系,无法支撑课题,从而直接导致与课题相关的论文方写作与发表方面空白。

2、研究过程的总结不够及时

我们的教师大多重视作而轻视写,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而忽视了成果的积累与反馈,忽视了反思与总结的重要性,不能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四、下阶段改进措施

下一阶段,课题组将强调教育科研的正确定位,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理论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为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而努力,并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把“问题”当作“课题”

2、把“教学”当作“研究”

3、把“成长”当作“成果”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课题组全体成员只有想方设法克服在教学中出现的某种“问题”或“困惑”,结合平时教学不断地去探讨、去解决,并从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地将课题做实、做细、做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