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窗外寒风凛冽,窗内暖意融融。五年级语文备课组齐聚在五(3)班,开展十二月份备课组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耿明霞老师执教《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在教学中,耿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品读,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引导学生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
这篇文章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章。教学时,教师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课堂上,她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句段,谈感悟:
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2、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等。
朗读既是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又是获得语感及审美情趣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谈感悟,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展开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促进学生主动、生动、个性地学习和语感的发展。特别是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画面配乐朗读,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用声音再创情景的欲望,从而对语言文字有更深的感悟。
课后,备课组的老师们围绕这节课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老师们认为耿老师的课堂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新学生观 ,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教学为导学、激学,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马小教育集团供稿 撰稿:潘兴芳 摄影:蒋伟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