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倡导文明用餐行为,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根据我校工作实际,决定开展食育工作。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广大师生文明健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以“文明用餐、厉行节约、健康生活”为主题,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师生的日常生活,落实到对餐饮节俭安全和卫生健康的追求上,把俭以养德、俭以养性、俭以养身的理念变成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推动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优秀传统的传承和现代社会科学文明价值观培养。
二、总体目标
建立形式多样、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机制健全的食育体系,形成重视食育、均衡膳食、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崇尚节约的浓厚氛围,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食育课程与宣传相结合,学校食育与家庭食育相统一的教育体系。
三、组织机构
组长:张卫平
副组长:盛永泽、蒋华
成员:各科室成员、各班主任
四、工作举措
(一)科学构建食育课程体系
1、科学规划不同学段食育课程。整合义务教育阶段《健康教育》课程,保证教学资料、计划、课时、师资“四落实”,每学期不少于10次进行食育教学活动。
2、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将将食育渗透到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推进食育与科学、健康、语文、阅读、生物、地理、艺术、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的有机融合。定期开展食育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3、加强校本食育课程建设。在学校自课程中开设食育课程至少2门以上,如种植、烹饪、烘焙、茶艺、饮食礼仪、健康营养等,鼓励教师大力开发食育类自课程,食育内容和方法适当,注重对学生的食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
(二)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1、充分考虑学段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食育主题活动,每学期举行1-2次,主题包括倡导光盘行动、掌握食品基本知识、树立健康意识、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劳动教育、建立对食物的感恩意识、渗透文敏礼仪教育、渗透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等。
2、常态化开展文明餐桌评比。发动全体师生、食堂工作人员共同参与,从文明餐桌的细节入手,切实做到:文明用餐——不打闹喧哗,有序用餐;安全用餐——不用地沟油,采购放心食材;健康用餐——不偏食挑食,合理搭配饮食;节俭用餐——不剩饭剩菜,使用公筷公勺。
3、选择常州本地学生熟悉的传统特色小吃以及节日饮食习俗,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挖掘食物的美趣,展示独特的民俗传统,使学生了解并喜欢本地的饮食文化,在食育中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联想和审美鉴赏能力。
4、发展与食育教育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广泛开展以食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社团活动、实验探究、展示交流等活动。
(三)大力推进食育基地建设
1、通过通过学校食堂文化墙、餐桌手抄报等路径宣讲食品安全、食材来源、营养、传统典故等内容,充分发挥食堂的食育功能。
2、创设校内食育实践岗位,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岗位”等形式,安排学生参与一定的食物分配、餐具整理等工作。
3、在校内开辟种植、养殖专门区域,开展农业体验学习,为学生提供零距离接触了解食物的机会,加深学生对食物的认识。
4、加大与校外食育基地共商共建,推动校企合作,整合优质资源,探索开展符合实际、新颖活泼的食育推进形式。每学年安排学生参与体验企业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等科普教育展览活动。
(四)推动家校协同开展食育
1、建立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每学期面向家长至少开设1次健康饮食教育讲座或家长沙龙等。开展食育亲子活动,引导家长主动参与食育活动。
2、每周向家长公布学生午餐食谱,定期向家长推送学校食育课程安排和开展情况。
3、引导学生在家庭中参与力所能及的食育劳动,如采购食材、摘菜、淘米、烹饪、食物分配、餐具摆放、餐后整理等。提倡家庭成员共同进餐,营造健康融洽的家庭饮食氛围。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学校食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食育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构建食育长效工作机制。
2、队伍保障。学校设有专人负责食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全体教职员工对食育工作的认识、理解,动员教职工全员参与。定期开展食育工作研讨活动,并有记载和小结。
3、措施保障。做好宣传和组织工作,利用学校的板报、橱窗、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场所进行“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主题宣传活动,并定期开展相关活动,确保师生广泛参与,并产生一定影响。
4、经费保障。加大食育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积极协调市、县(区)政府落实工作经费。有条件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机构开展相关食育工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