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浅谈习作教学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1-06-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洁

浅谈习作教学的策略

王欢欢

内容摘要:小学生习作水平低,特别是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刚刚起步,他们怕作文,厌作文,有的甚至逃避作文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让他们乐写、能写,不断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研究探索的问题。本文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体会,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贯彻“课标”精神,降低习作要求。

百年来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定位和要求一直都偏高。老师们耳熟能详的定位是“作文”,具体要求是“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语句通顺”。 1992年小语教学大纲虽然降低了要求,但是“有中心,有条理”仍然偏高。偏高的要求超越了小学生心智发展水平,他们难以达到,普遍害怕作文。

2001年实验稿和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都强调“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大大降低了小学生作文的难度。“课标”的定位,低年级是“写话”,中高年级是“习作”,是学习和练习写作。“课标”有意淡化文体要求,不要求小学生写记叙文。低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中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只要求“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没有要求“内容具体”。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是“能写”而不是“学会”或“会写”;只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课标”要求是保底目标。我们决不能用过去大纲的偏高要求作为普适的保底目标。但是习惯的思维是可怕的,应试教育更是推波助澜。至今不少地方和学校仍旧沿用过去的作文要求作为评价标准,学生害怕作文的状况几乎没有得到改变。

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坚决贯彻“课标”精神,切实降低作文要求。这是“让每位学生乐写、能写”的根本法宝。

二、先说后写。

先说后写的实质是把内隐的作文构思活动外显化,通过交流、互相促进,学习表达。不仅是中低年级,就是高年级,必要时也可以先说后写。

具体操作一般可以分作三步走。第一步,审题时想一想、说一说:我要写什么内容,在互相交流中使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可以写什么,都有话可写。第二步,具体指导时想一想、说一说自己要写的具体内容,在互相交流中使每一位学生知道怎么写。第三步,在学生动笔写的时候,遇到难处再想一想、说一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地写下来。

三、读写结合

课文是习作最好的习作范文。我们应该从单元整体出发,做习作教学的单元整体备课。在阅读教学中不仅仅要读懂内容,还要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和表达的。学生从课文学方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就会乐写、能写。

例如,人教版小语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专题是可贵的亲情友情”,几篇课文都是表现这方面内容的,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习作要求是: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用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或者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感人的事,要表达真情实感。在教学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按一定顺序具体叙事,表达真情实感的,是怎样通过对话和人物的神态、动作写出人物真情的;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了解父母怎么疼爱亲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然后在口语交际中学习运用从课文学到的表达手法进行交流。最后在习作教学中,进一步学习运用这些观察和表达方法完成习作。

四、教给学生一些“善于表达”的妙法。

    我们不但要教写法,而且一定要教好。有效的做法是根据各学段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围绕“顺序、特点、重点、想象、修改”这五个基本方面,选择和整合各种实用的写作方法,读写结合,反复训练,指导评改,逐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适当想象、言之必改”。三四年级着重学习有顺序、抓特点、简单想象和词句的修改,五六年级在继续学习的同时着重学习有重点、适当想象和段篇的修改。学生把这些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会更加乐写、能写。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利用学生自己的实例,教学生学习运用表达的妙法。

不要怕学生表达不好,也不要怕学生有反复。我们心里应该这样想:学生嘛,哪能一学就会?

五、评价激励。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日常作文评改要以欣赏性评价为主,注重反思,激励每一位学生乐写、能写。

评改作文一定要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绝对不要因为我们一句不合适的话而打击了他们的信心。“小学生作文选”之类的作文书编选的是优秀作文、尖子作文,何况大都经过加工,决不能作为普适的评价标准。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课标”规定的各学段习作目标,有区别有层次地评价不同程度学生的作文。多用他们自己的作文做纵向比较,客观地肯定他们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努力的方向。做横向比较时要引导学生欣赏同伴的习作,学习同伴的习作,找出自己的差距,树立信心提高自己。

例如评改三年级作文,只要学生能比较清楚地写出了自己想说的话,我都认为“写得不错”,基本达到了“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的保底目标。如果做到了“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和“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就认为 “写得很不错”或者“写得好”,如果再做到写的内容比较具体,就认为“写得很好”或者“写得真好啊”。

好作文是夸出来的。老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多体谅小学生习作的困境,多发现学生写作的成功和进步,这是用好评价激励的关键。

六、互相交流,分享习作的快乐。

   实验稿和2011年版《语文课程目标》在第二学段习作目标里都特别提出:“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是一条十分重要过程与方法目标,也是一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是一条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不仅是中年级,各年段都要落实。

在口语交际中,对话者在交际中及时得到了反馈,分享了表达的快乐。作为说话延续的作文,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交流反馈,分享习作的快乐呢?
    叶圣陶先生深刻地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满足学生的需求,唤起学生的发表欲望,这是语文教师的天职。课标这样规定的意义也就在此,我们绝不能忽视。

七、面向全体,切实帮助待优生。

不少待优生的作文三言两语,叙述不清,说话罗嗦、语句多有不通。我们可以“先说后写”,用“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指导他们说得多一点,把话说清楚、不罗嗦、说通顺。

小学生作文写多少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2011年版《语文教学标准》不再规定习作的字数,有利于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我们要好好体会。

   作文就是找出生活这本流水账中的精彩,把它写下来。遇到流水账式的作文,要重点指导学生“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选择作文的材料;多问几个“什么”“怎么”“什么样”“怎么样”,做到“言之有物,言有重点”。这七大策略只是诸多习作教学策略中最重要的几个。为了每一位学生都乐写、能写,我们还要不断总结和实践。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