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 指向关键能力的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研究 | ||
记录人 | 尹丽萍 | 学习时间 | 2021.11 |
标题 | 例谈支架模式在读写教学中的运用(二) | ||
主要
内容 | 4. 进入情景 基于建立的概念框架,笔者开始着手写作前的准备,启发学生进入概念框架中的一个新的层次,即通过查询资料,结合写作三要素,谋篇布局,列出写作提纲。笔者布置学生查询有关莲花庄公园和湖笔博物馆的历史文化资料,并使其明确任务的目的是列出写作提纲。在任务的驱使下,全班分成若干个4人小组,围绕概念框架的要旨,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网络,甚至是实地考察去搜集相关资料,并就搜集来的资料在小组内展开短暂讨论和交流,以填补信息差。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需要观察和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并加以适当的补充。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根据湖笔的文化特色,通过呈现图片,补充了有关湖笔博物馆的写作素材,即赵孟像(图1)和毛泽东用过的湖笔(图2)。 图1 图2 下面是某学生所列的写作提纲: Title: Sightseeing in Huzhou Leading sentence: My first delight was going to the Lotus Park. Key points in Paragraph 1: Facts of the Lotus Park, including its history, former owner, what the owner was famous for, and his art works; personal comments on them. Transition sentence: As I came out of the Lotus Park, I saw the Writing Brush Museum next to it. Key points in Paragraph 2: Facts of the Writing Brush Museum, including its founding time, art works, different writing brushes, Zhao Mengfu's statue, and Chairman Mao's writing brushes; personal comments on them. 5. 合作探究 在列出写作提纲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活动,以说促写,并采用示范、干预、提示等方法提供语言帮助,同时提供必要的情感文化的思维空间,使其沿着概念框架不断攀升,最终完成写作任务。 (1)示范 教师在进入探究活动前示范语言的迁移和运用,使学生明白如何运用已有的语言支架在新的语境中进行表达,从而在合作探究中独立完成这项任务。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表达莲花庄历史的相关内容,如:When you are going to write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Lotus Park, you can refer to the way Zhang Pingyu described the history of the Tower. 学生思考片刻后,结合莲花庄始建于元代的历史事实,表达如下: The Lotus Park was built in the Yuan Dynasty and it has remained standing for over 600 years. 通过回读课文相关内容,以及回顾概念框架中的语言要素,学生学会了借鉴语言的途径和方法,同时鼓励自己要善于发现课文与目标文本的语言契合点,促进语言的迁移和运用。 (2)干预 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会认为要充分利用好自己搜集来的资料,从而可能生成概念框架以外的语言和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把人们在莲花庄内的日常生活作为重点列入写作框架之内,包括晨练、观鱼、唱戏、划船、闲聊等。而本案例树立的概念框架是对人文景观的历史、文化的描述,这显然与上述写作素材不符。因此,教师必须适时地进行干预,并引导学生运用概念框架中的相关语言要素对这些素材进行高度概括,比如:People are seen doing different things in the Lotus Park, such as exercising, boating, chatting and so on, but they have little to do with the Park's history and culture. Can you make it shorter? 在回读课文和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将这些素材概括如下: S1: To my surprise, the Lotus Park is like a park for people to enjoy themselves. S2: It is very useful for people to relax. 如此干预措施没有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反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3)提示 立足于概念框架的支架式教学不能停留在语言层次上,还应该上升到一定的文化高度,即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本案例中,学生能结合写作材料表达自己的文化态度是他们沿着概念框架攀升并达到一定高度的结果。 笔者有意识地在学生的探究中设置悬念,提示学生从文化角度和社会现状出发,引导学生畅想湖笔文化的未来。比如,笔者对学生说:Can you imagine what the future of writing brushes will be like? When giving your reasons, you'd better think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is culture. 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湖笔文化的未来和发展各抒己见: S1: I think this culture will continue for many years because it stands for the wisdom of the people of Huzhou, and we should protect it. S2: Though we pay less attention to it, I think foreigners will be more interested in this culture. So its future will be bright. S3: I don't think it will survive long. Computers are widely used in life, so it seems not very important to learn handwriting, and fewer people will care about this culture. ... 支架式教学的精华之处是让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对于学生表达的文化观点,教师应给予包容和理解。通过表达个人的文化态度和观点,学生不仅能认识到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而且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6. 效果评价 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使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教育部,2003)。读写教学的评价分为课内评价和课后评价。对于本案例来说,课内评价主要针对于目标文本有无达成概念框架中的几个目标,即文本有无围绕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展开;学生是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语言运用是否突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衔接是否得当;文化观点是否新颖独到。同时,教师可以评估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情况,从而衡量支架式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搭建支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拆除支架,所以评价应具备可追踪性。笔者通过布置相同话题的开放性写作任务,即让学生用英语向外籍游客介绍家乡的其它2~3个人文景观,检测学生能否自觉利用概念框架中的要素,在新的情景中独立解决相似的问题,从而评价学生是否已达到潜在发展水平。 三、教学反思 笔者对读写教学中教师的支架搭建进行了如下反思: 1. 保证读写教学中输入与输出的一致性是支架搭建的基础。笔者曾试图提供有关莲花庄的美景、绿化以及人们在庄内的日常活动等信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在表达上述内容时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障碍,但这些语言和内容均非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口头表达中所使用的语言并不是在本课课文学习中掌握的,而是在学习之前就已经掌握了。 在支架式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概念框架为基础,然后再设置情景,提供必要的帮助,而不能盲目拓展情景内容作为学生语言输出的素材,否则便失去了读写教学中“读”的意义。 2. 把握支架搭建的适切度。教师的支架搭建若不足以激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那么势必会影响书面输出。教师在读写教学前亲自撰写一篇学生可达成的目标文本必不可少,该文本应体现具体的、多维的学习目标,包括语言、文体、情感、文化等,由此教师可以明确围绕哪些要素来构建概念框架,从而把复杂问题分解,而不是仅仅给出几个关键词或句型,让学生做机械的造句练习。 当然,支架搭建不宜过多过细,而应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空间。例如,在解构文本时,教师应当在互动中渗透自己的教学目的,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理解活动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词块教学策略的运用则在一定程度上为展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平台;在表达文化态度的层面上,教师不能仅从自己的理解出发,一味地把学生导向对地方文化的自豪和热爱,而应当鼓励学生结合文化特色和社会现状发表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 ||
心得体会 | 本文主要论述了读写教学中教师的支架搭建对整个读写过程的逐步引导,重点阐述了教师在学生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即培养学生未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通过更多、更具体的教学实践来评价支架式教学模式对读写教学的促进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