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教育故事《“信”的魔力》
发布时间:2022-01-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晓丹

“信”的魔力

马杭中心小学   张晓丹

摘要:“信”,是分散剂,化解了家长与孩子间的隔阂;是催化剂,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互相理解;是兴奋剂,鼓动了家长与孩子间的共同进步;更是幸福剂,架起了了我、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走向美好的桥梁。

关键词:信的方式  沟通

今年的六一,有点不一样。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一个信封,一张漂亮的信纸。将信纸一折为三,一部分写下自己的两个心愿(今年的和明年的),一部分写下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最后一部分写下最想对老师说的话。

听到这个任务,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连一向会察言观色的小雪同学,也皱起眉头,头直摇。放学后,她迟迟不走,我知道她是想在我这探听点什么。我朝她眨眨眼,做了个封口的动作,她只好悻悻地背起书包走出了教室。

说实话,给孩子们布置这个任务,我也有些忐忑,不知道他们会如何对待。

第二天一大早,一大叠整整齐齐的米黄色信封堆在我的办公桌上,效率这么高?我有些怀疑。随手想打开一封,又觉得不妥。孩子们似乎也没有心思早读,一个个透过书本偷偷地观望着我。课代表小程特意跑上来向我汇报“下发48封,收到48封,一封不少。”(连作业老大难也交了。)我清了清嗓门,没等我张嘴,孩子们自发停了下来,等着我发话。“这个秘密,等待家长会揭晓。大家安心上早读吧!”随即,我把一大叠信封锁进了抽屉,也锁住了那一双双充满好奇的眼睛。其实,我心里也痒痒的,不知道孩子们会在信里说些什么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慢慢被孩子们遗忘。

616日,期末考试前一个星期,我召开了本学期的第一次家长会。

一大早,我打开抽屉,郑重其事地当着孩子们的面拿出了这“静躺”了半个月的信。我不动声色,请出两位班干部,一位发信,一位发糖,请孩子们把这一课亮晶晶的水果糖放进信封里。这下,孩子们更诧异了。我却暗暗地在心里等待着奇迹。

下午,孩子们都去了科学探究室。干净整洁的教室一下子空荡荡的,一排排桌子上醒目地躺着那泛着黄色光晕的信封,和我一起等待家长们的到来。

四点整,家长们如约而至。为了不影响其他班级的学习,我提前通知家长,希望他们轻轻地进入教室。让我感动的是,到场的45位家长,从上楼到找到座位,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响。看着孩子桌上的信封,爸爸或者妈妈们也是一脸茫然。

今天的会议就从这封信开始了。我让家长们轻轻打开信封,认真地看一看孩子写的内容,要看三遍,告诉他们,我也很期待,不知道孩子们会对我说些什么。

第一个有变化的是小颖的妈妈,她是我们班检查作业最认真的家长,小颖作业的速度比较慢,妈妈就喜欢称她“小蜗牛”,在我跟前就叫过好几回,每次小颖都会面红耳赤,低着头理书包。看着眼圈渐渐红了的小颖妈妈,我悄悄地站到了她的身后,原来小颖是告诉妈妈,她以后再也不做小蜗牛了,尽管妈妈对她很严厉,她还是非常感谢有妈妈的陪伴,她一连写了三个“感谢”。一旁小然的妈妈捏信纸的手不停地抖动,我的视线移过去,调皮鬼小然居然写了满满一张,他告诉妈妈,从来没有埋怨过妈妈,知道妈妈的责备、惩罚都是为了自己好,他也想改正,可有时就是控制不住,他希望妈妈不要总为了自己和爸爸争吵……借由这封信,我和家长聊了孩子近阶段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告诉家长们,在这个阶段,更要去关注孩子们的心理。要走近他们,更要走进他们。每个信封里的这一颗糖,我希望各位家长回家后亲自赠送给孩子们,告诉他们:孩子,辛苦了!孩子,加油啊!

也许是我这种特殊的方式,让家长们觉得特别新奇,也许是孩子们的心里话,触动到了家长们的内心深处,也许是家长们也认同了我的观点——关心孩子的心理比关心孩子的学习更加重要。整个会议,我静静地讲了一个多小时,没有一次电话声,没有一个离席的,45位家长就像45位学生一下,专注地听,不时再翻翻手中的那封信。

会议结束前,我给家长们也布置了一份作业,在信纸的反面写下最想对儿女说的话。我告诉家长,第二天,会安排时间让孩子们读这封信。

一大早,办公桌上竟又躺着那叠米黄的的信封,数一数,少了两封。刚坐定,班级QQ群里就有家长给我发来短信:原来那少的两封,掉在家里,正在送来的途中。

中午一吃过午饭,我就安排孩子们午睡,一群男生嘀嘀咕咕:“不是没到午睡时间吗?”我抬高嗓门:“小程发信,请大家趴在桌上,把爸爸妈妈的回信认认真真读三遍。”“原来是这样啊!”刚才嘀咕的男生,这才乖乖地趴下不动了。除了电扇的转动声,就只听见开信封、翻信纸的声音。我轻轻地、慢慢地在教室里踱步,十分钟过去了,孩子们还在盯着信纸看。渐渐地,我听到了低低地抽泣声。是小雪,这个心思细腻的女娃儿,成天在每日一言向我抱怨,她觉得爸爸妈妈只喜欢妹妹,总是要她让着妹妹,她觉得在父母身上让感受不到爱。原来,她爸爸借着这封信告诉小雪,总觉得她长大了,总觉得做姐姐的要让着些妹妹,没想到要考虑她的感受,让她伤心了。其实,爸爸妈妈都非常爱她,她是爸爸妈妈的骄傲。以后,爸爸妈妈一定注意方式方法,一定会顾及她的感受。爸爸妈妈是爱她的!第四组的小博一直没有睡着,一直在看着信。我悄悄地告诉他,可以午睡了。他红着眼睛说:“没想到不识字的妈妈,会给他写这样长一封信。”他像宝贝一样,把信纸展开来,一行行整齐的字迹显得非常幼稚,不及班里任何一个孩子的书写,看得出来,写信的人文化确实不高。看着这一排排字,我除了轻轻拍了拍小博的肩膀,竟说不出一句话来。

尽管,孩子们写给我的话我至今还没有读到,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信”的魔力已经产生,这是分散剂,化解了家长与孩子间的隔阂;这是催化剂,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互相理解;这是兴奋剂,鼓动了家长与孩子间的共同进步;这更是幸福剂,架起了了我、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走向美好的桥梁。“信”的魔力就是爱的魔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