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材上的每篇课文都抒发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了其真实的写作意图,都有其特定的写作情境。根据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运用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与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发生共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阅读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提前分析课文的特点,在教学中合理有度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或教师对课文进行准确的语言描述以及形象的概括等,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深深的体会阅读情境,激发起学生们进行语言实践的热情,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优化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里安全”和“心里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三、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
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语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第一学期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二年级第二学期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四、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从阅读心里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现实,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里矛盾运动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需销比正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倍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
五、课前导入语要精心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 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 同样的道,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春天”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春天’吗?春天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它与我们的生活相伴,可你们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树木怎样?花草怎样?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春天’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 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字逐词逐句逐段读懂,直到理解全篇内容。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能够积极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语文,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书本是甜的”。能从小就体味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