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学习方式,即以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引导学生找到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在此过程中提高能力。就英语学科而言,最常见的应该是通过与同伴互助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的合作学习。我认为自适应学习在英语课堂中的合作学习要经历三个过程阶段。
一、邯郸学步——“不适应”
很多老师模仿名家大师的脚步,在自己的课堂上融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但是课堂效果呈现出来的却是无序、杂乱和不知所措,很多学生不清楚小组合作的要求,合作不充分,或者分工不明确、参与度不高,亦或是时间不足,任务完成率低。“课堂不是舞台,学生表现得好,是问题设置合理,教师引导得当;表现不好,是问题设置不当,没有解读好文本、解读好学生。”这句话应该让教师反思,“自适应”“合作学习”不是直接带个帽子,前提是教师的引领和从每个细小环节的深思熟虑。
二、削足适履——“被适应”
我认为目前很多英语老师包括我自己属于这个阶段。我们能够将分层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适合的学习小组。如此“适合”的,学生如此“适应”,但是所有看似的“适应”都是教师安排的适应,精致分工、客观分层,学生的自主性在这样的“适合”中表现为的是极大的“不适应”。
三、顺其自然——“自适应”
想要获得课堂上“未曾预约的精彩”,就要充分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将主动权交还学生,提倡自然分组、自主选择、合作反馈。刚开始肯定有很多失败,但经历失败的过程就是迈向成功的毕竟之路。这是英语课堂的理想状态,我们要朝这个方向一点点努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