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马杭中心小学新优质学校建设评估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22-09-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尹丽萍

有度,创生幸福教育的新样态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新优质学校建设评估自评报告

 

【前言】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位于武进湖塘马杭,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创办于马杭中街青龙庵内的文昌阁,时名“青龙庵小学”。1928年至1966年,先后更名为马杭桥初级小学、马杭乡中心国民学校、马杭中心小学。2002年4月,改名为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2007年,学校通过省级实验小学评估验收。2014年,在常州市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复评中获优秀级。

学校秉承“有度”校训,坚持“从幸福走向幸福”的办学理念,以“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初具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素养的人。先后获得全国平安学校、全国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江苏省心理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百日冬锻”先进学校、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常州市模范教工之家、常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常州市墨香校园、常州市园林式单位、武进区文明学校、区教科研先进集体、区五一巾帼标兵岗、区红领巾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在武进区素质教育质量评估中,近十年有8次荣获一等奖,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第一部分】积厚度·高标准打造幸福教育应有生态

一、规划引领,向着幸福再出发

马杭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学校秉承“为了幸福的承诺”,积极探索以学生未来幸福发展为导向的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幸福之路。

学校紧扣核心理念,强化规划引领,前期共完成五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设计与实施。每一轮规划从全盘制定,到精准实施,学校都坚持“以规划明方向,以规划谋发展”的目标导向,把整体的发展愿景和个体的发展意愿相结合,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合力,最大化地发挥其引领作用。在第五轮三年主动发展终结性评估中,学校凭借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路径、扎实的举措和明显的成效获得“武进区第五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实施优秀学校”称号。目前,学校正处于第六轮三年主动发展阶段。2022年,是本轮规划的中期评估之年,学校将进一步以提升教育品质为目标,找准定位,力求突破,为建设成一所教师热爱、学生留恋、家长满意的高品质学校而不懈努力。

二、制度导航,基于规范提质量

学校倡导规范化、精细化、全员化的管理模式,积极完善科学合情、严宽相济的制度文化。有较为完善的教代会、家委会、少代会等民主管理组织机构,重大事件均按照“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度,2013年创建成为常州市依法治校示范单位。优化职能部门结构,推行岗位竞聘、中层蹲点、全员值日等制度,通过权责下放全面实行校长室、年级组、网格员负责制,形成“一网多层、一格多员”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让每一位行政人员和普通教师都成为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切实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严格执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规范办学行为。坚持免试就近入学,按要求执行积分入学招生政策,目前学校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占全校人数的81.15 %。实行阳光分班,确保师资、学生配置均衡。严格控制班额,一年级平均班额不超过45人。严格执行《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规定》和《常州市实施学籍管理的意见》,高效推行电子化学籍管理系统,规范转学、休学、复学和新生入学手续,无流生现象。

开齐开足好国家课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到“三表”上墙,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保证学生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根据《武进区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细则》制定《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五项管理”实施方案》以及相关的实施细则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到“五项管理”实施中严格落实“双减”工作文件精神,建立《马杭中心小学作业监管机制》和《马杭中心小学作业公示制度》,健全校内课业负担检测与问责制度,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以“1+2+N”的形式整体策划课后服务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今年5月徐伟杰副校长撰写的《1+2+N课程,彰显课后服务个性化》在常州市中小学“双减”工作优秀实践案例暨重点实验项目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

三、队伍配置,同心同向聚合力

教师发展,师德为先学校常年紧抓师德师风建设不放松,通过日常活动、学习教育、宣传评价等措施推进师德建设。一是在日常工作中渗透。通过校长引领、同伴分享、自我承诺等方式践行师德要求;二是在学习教育中深化通过“大主题教育”“大政策宣讲”“大警示教育”等活动来强化师德建设每年9月份开展师德建设月活动,每月评选幸福五色级部,每学期评选师德考核优秀教师等;三是在宣传评价中强化。每学年开展“南田先锋”示范岗表彰及授牌仪式,树立和宣传优秀教师中的先进典型,激发全体教师讲政治比奉献、锐意进取、奋勇拼搏的精神;四是在督查中自省中升华。加强自我检查,全体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拒绝有偿家教承诺书》,争做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学校师资队伍优良,精干高效,充满活力,其结构、数量、能力、水平均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现有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中小学高级教师24人,市、区级“五级梯队”人数34名学校设有兼职图书管理员、卫生保健人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各学科均配备了专业教师,其中音体美专职教师占比75%。通过建立机制、创设平台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近五年,学校10多名教师在武进区级以上基本功竞赛、评优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充分展现了中青年教师的风采与担当。

四、条件优化,提档升级换新姿

学校认真贯彻执行《马杭中心小学安全工作管理规范》要求,制定各项安全卫生工作计划,每学期与各岗位负责人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对存在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积极进行日巡视、定期排查,及时整治、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确保在门卫管理、防火防盗、水电安全、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控等方面的工作高效落实。建立校园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相关安全工作预案,每学期组织4次安全应急演练,通过邀请湖塘交警中队、高新北区消防大队、新城派出所等专业人员为学生讲授安全知识技能及自护自救的正确方法。近五年来,学校未有任何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环境和谐。

本学期刚刚投入使用的两幢新教学楼,均按《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类要求更新大部分设施设备最大限度满足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新建教学楼中增了观摩室、劳技室、书法室、美术室等,尤其是集当前最新信息化技术教育装备于一体的“未来教室”,引领全校师生昂首迈向新未来。在近期公布的2022年常州市教育装备管理应用示范校评估结果中,学校被评为常州市教育装备管理应用示范校。

 

【第二部分】拓深度·高品质助力幸福教育内涵发展

一、理念迭新,筑内涵建设之基

一所学校要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和引领。只有理念的认同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文化的落地才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以文化自信圆幸福梦想

1.传承,让文化底色更亮。

学校文化植根于马杭的地方文化,尤其是对恽南田精神的解读。南田先生在艺术上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几乎以一己之力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实现了‘耻为天下第二手’的抱负,成为常州画派的开山宗师。他放弃高官厚爵,坚守清贫,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的同时,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学校深入挖掘南田文化资源中蕴涵的教育元素,将其融入到学校文化理念系统中,形成了以“从幸福走向幸福”为核心,以“有度”为学校整体价值追求,以“培养初具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素养的人”为培养目标的,能代表学校历史积淀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核心价值理念。2017年,学校以集团成立为契机,扬弃、整合、创新、积淀传统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努力构建南田文化、幸福理念涵养下的新文化建设体系,由此提出了“承阳湖精神、扬南田文化、育灵动学生、做幸福教师,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的集团办学理念。在南田精神的文化烙印马小的环境文化不断改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不断完善提升,与集团成员校采菱小学、城东小学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体系。

2.创生,让幸福成色更足。

围绕“从幸福走向幸福”这一核心理念,学校内生出表征幸福的“五色之光”,即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将地处城南的地理位置和南田先生的文化精髓相结合,积极打造“幸福四季”党建品牌,围绕五色光(红色--精神引领、橙色---温馨服务、黄色---廉洁预警、绿色---科学发展、蓝色---创新驱动)整体规划和创新设计党建文化。一方面精心布置党建文化走廊,党支部活动、优秀党员展示墙等党建阵地,使之成为学校精神引领的风向标;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五色之光”与学校日常管理的融合路径,让五色文化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作出表述。2020年,经自主设计、反复修订,学校在级部管理中首次推行“幸福五色”级部评比活动,将纪律学习、安全卫生、师德师风、规范质量和专业驱动与红、橙、黄、绿、蓝五色对应,制定考评细则,分部门汇总每月得分,利用教师会议进行“幸福五色”级部颁奖,以此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协作新格局。

(二)以党群建设铸思政之魂

    始终坚持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抓班子、带队伍、作决策、抓落实的建设导向,以党建引领共筑“红色”幸福校园。同时,依托“Y·E·S红色引擎链,打造幸福教师成长新平台,激励教师追寻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

    1.思政引领驱动发展引擎。

    学校党支部狠抓党员教师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将“学习强国”网上自学等政治素养提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通过党支部书记上党课、体验红色之旅、团建拓展训练、进行主题演讲、评选“南田先锋”等思政引领,促使全体教师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

2.组织建设凝聚发展合力。

学校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党费收缴、党员发展等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积极开展党员教师示范课展示、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名师工作室建设、“青蓝工程”结对、“南田杯”课堂效益月评比、高品质项目研修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各自岗位上的先锋模范作用。

3.志愿服务树立暖心口碑。

志愿服务是学校党支部延续多年的优良传统,是党员教师责任与担当的生动体现。马小党支部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立“南田先锋”志愿者服务队,号召全体教师走入社会、走向社区、走近需要帮助的人,主动到图书馆参加志愿服务,到养老院进行慰问帮扶,到特殊学校开展联谊互动等,启迪青年教师从“青春为何”走向“青春何为”,进一步传递“南田先锋”从“这一个”走向“这一群”的美好追求和向上力量。

(三)以理念转型赋管理之能

管理效能是检验学校能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学校尝试从价值观认同、有坚定的信念、有较大的格局以及具备相应的能力这四个方面,建立“合伙人”文化和共同体意识,全方位扭转以往管理被动的局面。

1.建立“合伙人”文化,提升管理效能。

中层干部是学校的中流砥柱,是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合伙人”,建立中层干部“做好自己,成就他人”的服务思想,积极落实服务理念,加强现场管理,强化服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用制度建立管理标准,用清单强化管理流程,用数据优化管理评价,用复盘促进管理迭代,形成学校管理的“闭环”,向管理要效能。学校积极推进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优化职能部门结构。2018年至今,学校对内部管理部门进行了重组与架构,将原有的五大部门分别调整为思想建设中心、课程中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和服务中心,以主动申报和民主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两次开展中层岗位竞聘活动,打造出了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专业精湛、结构合理、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活力。

2.创立“微管理”行动,实现管理下放。

根据前期管理下放的实际执行情况,结合前期的专项学习、专题分析与专注思考,学校进一步提出“微管理”概念,进一步深化管理下放的执行力和亲和力。本学期,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特别为校园的每一栋楼、每一个馆、每一间专用室等分别设置了楼长、馆长、室长等称号,同时将所有室外区域进行精细化划分,并设立与之对应的13位网格员,进一步精准对接校园的区块管理。后续,学校还将尽快整理或调整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行动指南,为学校扩容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德育无痕,润生命成长之色

恽南田先生被称为诗书画“三绝”,其独创的“没骨”画法不用墨勾线,全用彩色染成,创造了点、染通用的色彩结构法,生动地表现出色中之色,色外之色、无色之色,看似无痕胜有痕。学校充分汲取其中精髓,由此提出“无痕德育”的思想,构建“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的德育境界让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逐步形成学生勤朴、好学、健美、创造的无痕品格。围绕学生的大德、公德、私德和教师的业德四个方面,将学生在校六年的德育活动进行校本化、课程化的整体规划和分段实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中获得润物细无声的体验和感悟,以此培养健全的人格。

(一)明大德爱党爱国

少先队积极开展红色教育,传承与弘扬适切学生幸福成长的红色文化精髓,深化红色文化内涵。组织开展“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我与国旗合个影”、唱国歌、“回信精神记心间 争做好队员”、“强国有我大家谈”等主题队课向国旗敬礼,为祖国母亲庆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以“2021,为党献礼”为主线,开展了“南田娃争做合格接班人”的“五百”系列活动。队员们参观红色场馆,讲述红色故事,学习英雄模范,了解和感受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通过大量的实践体验,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逐步形成“言必行,行必果”的道德规范意识,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奋斗拼搏的品格也由此得到培养。

(二)守公德遵纪守法

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时代要求,把做好《读本》各项工作当成首要政治任务,加强统筹协调、组织保障,强化读本教学管理,把《读本》教学实施的各项要求及时落实落细,达成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同时,邀请法律专业人士进校园,通过讲座、巡演、互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积极开展高年级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结合社会中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法律、勇于探究、参政议政的意识,在活动中达成“无痕德育的素养提升。2021年,由学校六年级学生自主完成的研究项目《关于小学生食用“五毛零食”的研究》和《关于外卖购物安全问题的研究》获江苏省法治教育优秀案例一、二等奖。

(三)严私德提升素养

1.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学校坚持以《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马小十大好习惯》等为抓手,以南田先生为榜样,努力培养学生的品格养成教育。少先队常态化开展“文明用餐周”“操行规范周”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监督岗负责校园卫生、早读、行为常规的检查评比,并将每日的值日情况予以汇总,由值日组长进行发布与公示。每周的爱心小屋活动,各班的孩子们热情捐献废旧书本纸张,为常州市“美德佑成长”公益活动助力。在持续的努力和探索下,学校德育项目《基于名人文化培育“南田小先生”的实践建构》成功入选2022年常州市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

2.主题教育与时俱进。

积极推进省级课题《以南田为榜样的儿童品格养成教育的研究》,着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做、创,在生活中追求真、善、美。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具体内化为“南田小先生”评比活动,争做有理想、有担当、爱学习、爱创造的“南田小先生”。同时,通过仪式教育提升学生素养,在入学仪式暨知福礼中学习礼仪,开启幸福的学习之旅;在成长仪式暨惜福礼中学会感恩父母和老师;在毕业行福礼中,插上梦想的翅膀,扬起幸福的风帆再出发。利用节日文化时间节点和传统节日,扎实开展各项主题活动,《淡淡粽叶香 浓浓爱国情》端午主题活动登上了江苏少先队公众号。

3.三方教育齐抓共管。

通过课堂学习、少先队阵地建设、主题教育等活动给学生创设展现自我的平台,不断拓宽校外研学基地外延,定期组织学生前往龙文化馆、城东基岩标、南田墓等主题场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校外德育基地成为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窗口。精心打造家长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通过家长进课堂给学生授课、家委会成员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回收站、到养老院看望老人、观红色电影等,创新班级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育人氛围和谐共进

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良好育人氛围,利用各学科教学提高教师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性。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成立“五色花”名班主任工作室,通过班级管理主题沙龙、班主任基本功的参赛指导等活动搭建成长研修的平台,为年轻班主任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切实提高育人工作的艺术性和实效性,提升班主任团队的专业化发展。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多次邀请专家就家庭教育和学生成长作方法指导,引导家长与孩子共成长。根据每年的心理普测结果和常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做到即时排查有问题倾向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干预,辅助疏导。在每班推选一名活泼开朗的同学担任心理委员,指导他们平时多关注班里同学的心理动向,有问题即时汇报,做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心理桥梁。疫情期间,学校特别录制了两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家长会,及时为被疫情困扰的学生和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形成家校育人和谐共进的氛围。

三、课程共融,启五育并举之智

(一)顶层设计,科学架构课程体系

学校着力顶层设计,借指南针的实物形象,灵活统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合、拓展和创新,形成“基座课程+支柱课程+指针课程”的“指南针”课程三级结构体系(如图)

图片4.png 

“指南针”课程三级结构体系

“基座课程指向学生学习、做人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养成和关键能力提升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学科基础型课程、学段衔接型课程、品格养成型课程。“支柱课程指向学生的适性发展与多元发展,为学生未来成长立骨其中,围棋、英语口语、街舞、九连环等培趣型课程,重在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乒乓、电脑、书法、学科竞赛等扬长型课程,重在发挥学生的特长优势。“指针课程”指向学生的终身学习,是在“基座课程”和“支柱课程”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的兼具综合性、实践性与探究性的课程,如研究性学习课程、公民教育实践项目课程、STEM创客课程等。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片2.png 

“指南针”课程体系结构图)

(二)夯实基础,着力打造基座课程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指南针”课程中的“基座课程”是培养全体学生基本素养、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普惠性必修课程。为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学校将教学的“有度”向“耦合”转变作为研究的重点,着力打造学校的基座课程。

1.项目引领,触发前瞻性引擎。

2021年4月,《幸福DNA:耦合视角下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成功申报为常州市基础教育改革前瞻性项目。其中,关键词一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缩写,我们用DNA形象描述教与学的关系:首先,教与学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螺旋升腾,恰如DNA的双链缠绕;其次,教与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波折反复,呈现如DNA般螺旋升腾的趋势;第三,双链之间有碱基对耦合,强化耦合路径是促进教与学紧密结合、共同发展的关键。关键词二“耦合”是指两个系统之间多个要素优化组合、有序再生、协调发展。所谓教学“耦合”,就是要促进教与学从“相加”走向“相融”,即从“教是教、学是学”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乃至向“教就是学、学就是教”转型。学校以“教学耦合”为抓手达成教学过程的幸福和教学结果的幸福”为终极目标,将项目研究贯穿到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名师工作室等各个层级,以此形成课堂转型的新方向。

2.实践推进,探索可视化轨迹。

梳理“教-学”结构分离的外在表征。从教学主体的失衡、学习方式的失衡、教学目标的失衡、效果达成的失衡等方面寻找、分析、归类当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耦合现象,为精准对接教学双链的逻辑关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空间。

打造“教-学”耦合互动的联结路径“教-学”双螺旋耦合系统(如下图)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存在着联结双方的“碱基对”,这些“碱基对”所形成的双链结构就是关联教与学的联结要素,同时也是使二者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基本内核。通过对教学双链之间碱基对的动态监测,进行教学成效最大化的路径打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积蓄养分。

图片3.png

“教-学”双螺旋耦合系统

探索“教-学”双链联动的评价机制。从逻辑和成效两方面对碱基对互动轨迹、呈现状态进行分析梳理,采用课堂观察、调查询问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质性评价。以学科为单位研制耦合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细表,梳理效果达成指标,采取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全面观察和监测耦合联动路径下的师生成长。

从教学有度到教学耦合,不是推倒重建,而是传承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倡导每一位老师在教学时要实时观察教学双链的结构是否稳定,螺旋上升的态势是否有序,学生是否在多途径的学习和参与等活动中获得幸福体验和深层感悟,进一步探索“耦合”视角下教与学联结的最优路径,尽可能地促使教与学从结构分离走向耦合生长,

(三)实践探索,多元打造支柱课程

“支柱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学生个性。学校充分考虑外来民工子女占比较高这一实际情况,以“普及、朴实、多样、选择、免费”为原则,坚持开展特色教育,成立了信息、科技、艺术、体育等多个精品社团。为了更加关注“每一个”特别开设教师自创、学生自选、过程自主的“自课程”,满足全员参与学生不同需求。学校现有江苏省少儿乒乓训练基地常州市青少年电脑制作俱乐部南田书画社等多个训练基地。2017年、2018年,《常州晚报》和武进教育官微分别以《书法社的孩子从不考级》《是什么让这所学校“文武双全”?》为题,对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专题报道。2020年,学校“南田舞蹈社团”荣获“十三五”期间常州市“乡村少年宫优秀社团”称号。

)勇于创新,强力发展指针课程

   “指针课程”聚焦实践创新这一核心素养,重在挖掘学生潜能,用课程为学生的未来导航,学校通过一系列研究性、创造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充分发挥学生实践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学生学习感受,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1.“研究性学习”课程。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近年来,《“衣”旧美丽 生生不息-—关于废旧衣物回收与再利用现状的研究与思考》《灵机一“动”——关于“双减”政策下小学生运动与身体变化的调查研究》《0添加,真健康!——关于零食食品添加剂的研究》等多项研究性学习成果在常州市、武进区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比中获奖。其中,《让“城市的黄玫瑰”不再凋零》和2022年的《关于改善废旧衣物回收和再利用现状的建议》分获2017年常州市研究性学习成果特等奖、2022年江苏省“小五年规划——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计”科学建议征集评选活动二等奖。

2.“公民教育实践项目”课程。学校以规范化校本化无痕化为行动目标,在“模仿、实践、辐射、渗透”四种跨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师生队伍多年来,学校小公民成功开展了《关于限塑令的研究》《马杭居民用水情况研究》《关于非机动车安全行驶问题的研究》等几十个主题实践活动2018年10月,相关特色文章《做有社会责任感的小公民——记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发表于《中国少年文摘》。

3.“STEM创客”课程学校以“提升信息素养,培养创新能力”为宗旨,立足于学生,着眼于未来,依托常州市第二批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依托网络名师工作室平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在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沈小伟老师的带领下,积极打造“E创未来”研学基地,不断更新创客课程,彰显信息特色,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培养创新型人才。其中,Scratch图形编程、C++创意编程、创客智造、3D创意打印等课程精彩纷呈,小创客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课程,发挥创意,大胆创造,在学习中发现乐趣,从活动中体验成功。作为常州市科普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学校还积极搭建展示的平台,以电脑制作和聪明算独为特色,承办常武地区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全国首创中小学生聪明算独竞赛,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与时俱进,传承创新,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

四、队伍进阶,唱同频共振之歌

(一)立德树人,凝心铸师魂

坚持毓德为先,办有温度的教育。结合两周一次的全体教师会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培训,常态化进行“南田先锋”示范岗评选与区教育局联合开展“高原一枝梅 丹心沃新花”道德讲堂活动,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鼓励老师走进红色基地,切身感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从中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规范职业道德,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二)立标搭台,共学促师能

1.构建专业成长梯队

高度重视教师的梯队发展与培养,鼓励教师制定三年个人发展规划为各层次教师的成长助力,抓住扎根、学步、拔节、奋飞等主题词,从面、线、块、点四个层次进一步构建教师发展体系(见下图)

层次

形式

培养对象

目标导向

具体措施

扎根

全体教师

全体参与、体现全面

以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为抓手,确保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学步

线

青年教师

规范入格、提档划线

以青蓝工程、质量效益月为平台,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拔节

骨干教师

涟漪效应、结伴同行

以名师工作室、基本功竞赛为主阵地,帮助骨干教师寻找个人发展趣向

奋飞

核心教师

高位发展、突出重点

以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计划、五级梯队建设为渠道,促进核心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促进学校学科教学水平跃升新高度

教师发展体系

2.助力研训圈层深度

通过青蓝工程、梯队评选、项目组建设等活动针对新教师、梯队教师、特色教师进行有目标、有方向的规划引领,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教科研等能力,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整体推进教师破茧进阶,培养学科领军人物,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实现学校高品质发展。充分利用校内名师的力量,“扩大辐射、扩大分享、扩大交流”宗旨,“名师工作室”共建平台具体落实“五个一”目标,即每学年带一支团队、抓一个项目、做一次展示、建一个成长群、出一批成果,赋能青年优秀教师专业发展。我校现有校级名师工作室13个,涉及各个学科,旨在通过明晰的项目和扎实的研修,真正成为研究成果的孵化地、骨干教师的培育室和学术分享的辐射源。

3.提升课题研究品质

以科研为引领,课题为抓手,打造主动学习型组织,形成全校从校长到一线教师人人有课题的局面倡导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积累、运用,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改进,并将课题研究成果推广运用于教学实践。三年来学校有一项省级课题四项区级课题顺利结题。现有在研课题8个,其中一项为省级少先队课题、五项为“十四五”市级备案课题、两项为“十四五”区级备案课题,另有常州市前瞻性项目和信息化建设项目各一个,内容涵盖各个学科。围绕课题研究和项目建设,学校定期邀请专家来校指导,重点对教育科研论文写作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课题组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做到了每隔两周集中活动一次,严格按照开学初制定的活动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各项课题的研究推进井然有序,实现了以课题带动教师学习热情,促进了教师整体素养的提升。

构建教师多元评价体系

坚持深化评价改革,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环境,为教师的主动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学校以《教师绩效考核方案》《教师月考核制度》《教科研考核制度》等为载体形成绩效评估体系。同时推出“感动校园人物”“年度幸福教师“党员模范岗”“团员先锋岗”“教师示范岗”等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变革创新的动力,提升教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宣传马小优秀教师,弘扬马小教师“爱岗尽责、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师德风尚,让身边事感动身边人。

五、特色彰显,扬蓬勃生长之美

(一)体育健体魄

学校依托乡村少年宫,根据师的特长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整合体育课程资源,进行校园体育生活的整体架构和体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运动会、体育节、阳光大课间等终身体育意识和健康生活理念深入学生内心。尤其是学校传统特色项目——乒乓,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便成为学校提升体育精神文化、传承品牌文化的一面旗帜。学校配备了专业的教练队伍,开发了乒乓球校本课程,建立了“小飞马”俱乐部,编制了学校大课间乒乓操2011年成为江苏省乒乓球少儿培训基地2015年勇夺江苏省小学乒乓球锦标赛团体第一连续四年获市锦标赛前二名连续16年获区乒乓比赛团体前三名实现了以乒乓特色兴校 用国球精神育人”的美好愿景。

(二)艺术润心灵

“为了幸福的承诺”的艺术教育思想指引下,学校坚持“抓普及、多途径、全免费、重熏陶、崇创新、求天趣”原则,走出了一条平民学校的艺术创新之路。在学生方面,注重特色发展,着眼于每一位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在教师方面,充分开发师资资源分工组建器乐队、舞蹈队、合唱队、短剧社、书画社等多个南田小社团,在省市区比赛中屡创佳绩。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江苏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校园心理剧创作示范校”常州市首批墨香校园”称号2020年,学校舞蹈社团被评为“常州市乡村少年宫优秀社团”。

(三)科技启智慧

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引领下,以规范扎实的教学常规为基石,创建丰富多样化的教研模式,以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为目标,以教师的科学专业发展为动力,加强校园学习空间的特色设计与应用,加强教师的团队专业发展。充分立足科学课堂,以科技实践活动、科技节活动、科技讲座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近年来,学校多次获得江苏省中小学金钥匙科技竞赛一等奖常州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连续十年获得国际数棋比赛综合团体一等奖,获奖频次和质量在市区范围内处于前列。

 

【第三部分】擦亮度·高成效实现幸福教育品牌辐射

一、集团化办学联动成长

2017年,学校组建成立马杭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本部与采菱小学、城东小学构成联合型办学模式,其中,成员校城东小学、采菱小学分别于2014年和2022年实现独立建制。集团立足校区发展实际,确立了以“扬南田文化、育灵动学生、做幸福教师,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作为集团建设的指导思想,从“文化共生、管理共情、课程共融、教师共行、学生共进、资源共享、家校共赢”等方面拟定了《马杭中心小学教育集团章程》,制定了集团发展规划。集团启动三校联合机制,每学期召开集团理事会议,激发办学活动;每月开展“名师工作室”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每学年开展“南田杯”教学月比赛活动,分学科、分校区开展现场备课、说课和上课等比拼,推进教学共研。

为进一步营造和而不同的环境文化,马小本部在有校园环境布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楼改扩建,更好地发挥校园环境文化的教育功能。采菱小学深挖历史底蕴,汲取文化精髓,着力打造灵动教育。城东小学以“让生命自然成长,为幸福未来奠基”为理念,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梳理了学校校园文化体系,依托马杭基岩标和门球特色开发了校本课程,建立五色德育体系。

近年来,集团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目标,坚持以课程建设为引领、以规范管理为抓手,全面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校教育均衡、优质、特色发展。集团成立以来被评为“常州市集团化办学先进集体”,获武进区集团化办学考评优秀级,连年在武进区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中获优秀级。作为核心校的马小,近五年来获4次武进区素质教育质量评估一等奖。建成仅五年之久的采菱小学积极承办各级各类大型重要活动,多次成为区教材培训、送培上门的学科研修基地。城东小学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基地架金桥 科普结硕果》先后获得常州市、江苏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集团的每一所学校,均承载着荣光与责任,洋溢着生机和活力,放飞着快乐和梦想。

二、领航型师生繁星闪烁

(一)教师专业发展再创新高

学校历来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在校园智慧环境、数字教学资源、师生信息素养、应用融合创新、管理服务保障、学校特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作为学校信息技术特色品牌的引领者,沈小伟老师先后优化了“KingOJ信息学在线评测系统”,开发了“开心辞典”“学生评教师”“聪明算独”等在线评测系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极大便利;辅导先后获得全国电脑制作活动一等奖、江苏省“信息与未来”小学生信息学夏令营一等奖、江苏省编程创新挑战赛一等奖、江苏省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一等奖……在他的引领下,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殊荣。近年来,沈小伟老师获评江苏省信息化教学能手一等奖,连续五年在区名师大讲堂上作专题讲座。

作为武进区小学信息技术协作组组长,带领团队获“武进区优秀教研组”。2021年1月,沈小伟老师成功入选第二批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名单,6月初工作室启动仪式在马杭中心小学举行。一年多来,其工作室在信息技术教学及学科融合展开扎实有效的研究,扩大了省市范围内的区域联动和影响力。其工作室的团队建设、活动开展、人才培养、成果物化等研修策略,也给集团各学科的名师工作室作出了表率。

(二)学生特色发展弦歌不辍

学校积极开展“立德树人,浸润生命底色”“以智慧人,筑牢知识根基”“以体育人,追求健康身心”“以美化人,涵养艺术品格”和“以劳成人,感知时代生活"为主题的五育融合系列活动,深入构建实施无痕德育课程,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有效提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完善学生评价机制;积极开展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有效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创新打造“瓯香园”劳动基地,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等……学校用务实的作风、扎实的行动,在积极探索"五育并举’的育人方法和途径上下足了功夫,取得了成效。

马小乒乓名将、砂板乒乓球国家队现役队员张紫晗,荣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于2020年代表中国奔赴英国伦敦参加砂板乒乓球世界杯,荣获亚洲选拔赛单打银牌,全国光板乒乓球比赛冠军。练就乒乓技能,培养体育精神,在张紫晗眼里,母校是她梦想起航的地方。上半年,她又回到了马小,担任起乒乓教练,将自己的乒乓技能传授给更多的孩子。她说马小给了她一个优质成长的平台,实现了自己“在母校从事乒乓教学”的梦想。张紫晗的成功绝非偶然,在马小,还有更多“五育并举”的实践成果。南田书法社的刘宇、贾钰莹荣获“童心向党”——2021年全省少年书画作品展评活动一等奖;前大队长曹胜杰在大队部得到了诸多锻炼,荣获“常州市优秀少先队员”称号;现在六3班的袁熙明、宋子琪分别获2021年和2022年武进区新时代好少年;范志轩、宋子琪一路过关斩将,用实力收获了武进区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一等奖……

三、高站位宣传强化辐射

宣传工作是展示学校办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是树立和赢得社会良好评价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学校通过电视台、报刊媒体、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全方位诠释学校文化,及时传递学校发展好声音。江苏教育频道、常州电视台、武进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未来科学家》《常州晚报》《武进日报》等媒体平台对我校特色活动进行专题报道。三年中,我校主动承担区级以上讲座10次,承担区级以上教学研讨活动21次。沈小伟、伟杰、白杰、尹丽萍、章琦等7位老师多次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区名师大讲堂活动中作专题讲座。

据初步统计,自2017年以来,学校在国家级、省市级媒体上报道10余次,区级以上报道100余篇,学校获得109项集体荣誉和团体竞赛荣誉。近三年,教师荣誉和获奖170项,学生荣誉和获奖412项。学校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逐年提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结束语】

新优质学校”建设是学校再发展、再提升的过程。学校主动把握和利用各种机遇、条件和资源,不断突破困难,进行自我变革,践行办学理念,最大限度地显现优质学校的价值和示范作用。把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得到实践检验的办学成果,落实到创优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之中,用科学的办学理念来引领学校实现协调可持续优质发展。在学校后续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将着力从以下方面强弱项,补短板,以实际行动推动马小教育高质量发展:

1.管理体系的扩容问题。2022年秋学期,学校迎来教学楼改造完成后的校园环境提升和教学规模扩大等问题,如何突破原有的管理模式,让学校发展得更稳、更快、更远,将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重点

2.教师队伍的含金量问题。众所周知,一所学校的发展,教师是灵魂。就学校现有的师资队伍来看,优秀教师辐射的广度、高度和深度还有所欠缺。如何突破学校限制,均衡师资配置,壮大师资力量,强化师资引领,是我们下一阶段亟需着力的方向。

 坚守教育的初心,直面未来的挑战,做到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才能迎接学校发展的新时代。今后五年,学校还将在追求自然生长的学校文化、充满活力的现代管理、卓越高效的课程改革、和谐支持的外部环境等几个核心环节持续发力,用每一位马小人的自觉行动,推动学校办学水平和内涵发展走向纵深,为擦亮“常有优学”教育品牌贡献马小人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