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升四年级语文教研组的整体素质和语文专业素养,为新优质课堂展示蓄力,10月13日,马小四年级语文组进行了第一轮磨课研讨。汪琴和吴敏菊两位老师执教了《牛和鹅》,年级组老师积极参与听课,课后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分析。
第一节课由汪老师执教,她的词语教学突出整体性,融读音、字形、词义及课文理解为一炉,实现词语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两组词语的选择颇具匠心。第一组词通过“捶捶牛背”和“捶牛背”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捶捶牛背”的情态和情意;通过第二组两个拟声词,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两组词顺着文章的思路依次呈现,让学生对全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汪老师通过引读的方式让学生齐读文中的批注,既帮助学生梳理了课文内容,又让学生了解批注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由此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一开始就了解批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细读文章。聚焦文章重点部分,找出表示“我”被鹅欺负时状态、心理活动的词语,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迅速提取信息的能力。变成曲线图,使“我”被鹅欺负的心情变化可视化,为写批注做好铺垫,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高。
第二节课由吴敏菊老师执教,她较好地执行了教案,能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以及难点,尤其对第二处批注的教学,充分展示了一位老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充分从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方面着手:工具性方面从批注的角度着手,这是读者读了文章之后的对文中人物真实的评价,我们在读文章时也可以从评价这方面写批注;第二个人文性方面,我们要从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老公鹅的凶狠以及我被老公鹅追赶后惊慌失措的狼狈模样,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小作者的内心世界。事实上,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孩子读出了感情。但由于时间把控的不到位,所以没能上完,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这份教案。
两节课后,教研组老师一起评课,畅所欲言,肯定了两位老师的优点,指出了不足之处,觉得还需要把这份教案进一步完善,争取向新优质的课堂教学贡献每个人的力量!
(马杭中心小学供稿 撰稿:汪琴 摄影:吴敏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