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马小六年级语文第四周备课组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3-03-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晓丹

三月的第一天,马小年级语文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中在一起,进行第四周备课组活动。本次活动围绕“部编版背景下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策略”开展研讨交流。

首先,张晓丹老师执教了《为人民服务》这一课。这是一篇演讲稿,属议论文范畴,是学生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也是唯一一篇议论文,具有它的特殊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这样的议论文,要能抓住要点,理解内容;反复阅读,了解其论述方法;细心揣摩,掌握其表达顺序。在对问题的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判断,主张个性化的阅读。课堂上,张老师能抓住课文特点,采用读段抓住中心句,读中心句提炼关键词的方法将厚重的书读薄。再以第2段为重点,通过读、看、说(为下面的写做铺垫)的形式理解内容,领悟“引用”,“对比”“举例子”三种论证方法,并学以致用,巧妙设计,将文本内容放手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地选择论点,并运用上述论证方法进行即兴论证,将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读写结合中,这样将文本由薄读厚,读深,读重,从而经历了“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一个完整的内化过程。

课后,备课组成员围绕研究专题,并结合张老师的课堂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大家一直认为:课文本身无故事情节,也没有华丽的词藻,且说理性较强,大部分同学会觉得枯燥无味。同时,主席的这份演讲所反映的内容,距今有几十年的跨度,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知之甚少,对文中的一些话语不易理解,难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课如何去上,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纵观张老师的课堂,她采用语文教学中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一读,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与文本用心对话的基础上,让学生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培养情感,受到情感熏陶,具体形式有速读、有感情读,配乐读,做动作读,默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能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中心,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教学中,教师能创设和谐氛围,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最后,课程中心吴旻主任总结,她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今天的一节课也无非是个例子,希望我校的老师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让它山之石在我们的课堂上发挥巨大的作用,真正辐射我们的学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