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学会抗挫,珍爱生命
发布时间:2023-05-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魏苏丽

遭遇困难和挫折是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事情。南宋词人辛弃疾曾说: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遭到失败和挫折,身处逆境,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过重的精神压力、长期的紧张困扰,会损坏身心健康,甚至让个别的孩子走向极端。

    如今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弱,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追根溯源】

    孩子遇到一点困难就愁眉苦脸,不是想找大人帮忙就是想放弃,或怨天尤人;受不了一点批评,光爱听表扬的话,一批评就不高兴,甚至哭闹。您是否纳闷,为什么孩子的抗挫能力如此之差?

    1.生活在“保护伞”下

    孩子从小到大被长辈们宠坏了,一直以来都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别人对其千依百顺,有求必应,就像温室里长大的花朵,罩在保护伞下,没经什么风雨磨砺。不管场合、对象,只要一有不顺,就发脾气。父母对孩子的生活事事包办代替,使得孩子缺少锻炼,缺乏经验。很多父母对孩子过度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盯得死死的,孩子一遇到问题就立刻出手,帮助解决,孩子根本没机会自己处理。这样的孩子缺乏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遇到问题,他就会想到求助而若没有人帮他,他就会陷入无助、恐慌的状态中,如此才有了孩子的乱发脾气,与人冲撞。父母包办代替越多,孩子的依赖性就越强

    2.不懂生命的可贵

    因与同学闹矛盾而跳楼;因受了委屈跳江;因作业多用红领巾上吊……一桩桩,一件件,这些无视生命,是对生命的极不尊重、不负责的事件影响着孩子对生命的解读。另外,一些卡通动画片、武打片和电脑游戏让孩子对生命产生了误解,以为不管怎样都死不了,把生命当成游戏一样。孩子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长大,不懂得生命的可贵,在遇到困难时容易模仿这些不良的方式来应对。父母的教育培养了孩子很多品质,希望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孩子,可是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生命教育。他们没有意识到生命有限的,唯一的,失去了就会永远的失去。

    3.缺少必要的磨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都很好,优越的生活使得他们失去了磨练意志的机会,离自立自强越来越远。如果成长过程中事事如意,一帆风顺,就会形成脆弱、敏感的心理素质,自然也失去对抗挫折的能力。这样的人往往在挫折、困难面前表现懦弱,想逃避,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4.过度赏识

    现在社会上都推崇赏识教育,父母却走了极端,对孩子一味地表扬。结果是孩子只听得赞美之言,却接受不了半点批评之声。这也是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