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心理健康的基石(摘录)
发布时间:2023-06-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晓丹

心理健康的基石

抗击疫情,打赢与不良心理和情绪斗争的“心理防御战”至关重要。省妇联特开设“心理课堂”,每期特邀一位心理学专家讲解心理防护、调解情绪、缓解压力、调适家庭关系等心理健康知识,为您构筑防疫抗疫心理防线,奉献一份特别的关爱!

当代社会,很多家长都特别重视孩子们的智力教育,如胎教、早教、学龄期教育等等,同时重视孩子们综合素质的提升,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如艺术类的音乐、美术、舞蹈、书法、口才表演等,健体类的跆拳道、乒乓球、游泳、瑜伽等,益智类的棋类、图形拼接等。

如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只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其他非智力因素,如德育等,就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所缺失,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就会缺乏理想和责任。对未来学业理想的追求一旦破灭,就会产生失落和焦虑。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是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也应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品德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探索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时,心理学提倡十商,即智商、志商、健商、财商、灵商(悟商)、德商、心商、逆商、胆商、情商。一个人的智力因素是遗传因素、早期胎教加之后天学习等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这样。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知识渊博、有发展前途。很多资料表明:“小胜在智,大胜在德”。也就是说一个孩子的智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得其在一个领域、一段时间是胜利者,但是长期以及不同领域的胜利,可能是需要智力基础上的“德商”。忽视品德培养,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挫败感、无助感,只会竞争,不会共同分享,更不会欣赏优于自己的人,这样的竞争未免有些狭隘,竞争之后的胜利也会有所失落。缺乏一份共赢心态、一份胸怀,这种竞争无论输赢都是不快乐的。目前就有部分这样的孩子,存在洗尽铅华之后的寂寥、不快乐、心里失落等感觉。这与人生的成败、价值、胸怀有很大的关系,格局太小,失去了社会责任、也就没有了家国情怀。一个人的世界微不足道,由于没有一个大的格局,渐渐找不到生活、工作的乐趣,导致与社会渐行渐远。可见,品德培养的重要作用,不单单是一个人的德行、家国情怀,更是严重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状况

在青少年品德教育培养中,德商是源于对他人的认知,细微之处见一斑。目前有些孩子出现了一些心理困惑:为什么我的同桌学习比我好、为什么我的同学有很多好朋友而我没有、老师为什么喜欢提问我的前桌同学而不提问我、为什么老师不喜欢我等等。心胸狭隘、格局较小,始终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利弊得失、成绩高低,“一俊遮百丑”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很多家庭。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学习好、分数高,便忽略了其他。在这样的理念下,孩子彼此之间不关心,缺少友爱,做不到互助,将学习成绩看得高于一切。也有一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可谓优异,但是每天除了学习几乎不做什么事情,生活轨迹就是学习—吃饭—睡觉,人生的理想事业只有学习成绩。这样孩子的世界太小,一旦学习成绩稍有滑坡,孩子的世界就会塌方,人生的支柱就会倒塌,这也是把目前有些孩子培养成为“巨婴”的重要因素,如果孩子有人生理想,有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的理想,有“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品德培养,就会为这个理想不懈努力,砥砺前行,不断攀岩,就会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一种精神、一份品质、一个格局。

只讲学习、只谈学习,片面追求学业,是家长为孩子设计的一个生活轨迹。他们狭隘地认为,只有上大学的人才是人才。如果不考虑品德教育,孩子会缺乏理想和责任,适应能力也会变差。因为他的视野比较窄,理想破灭后,会失落和焦虑。如果重视德育培养,让孩子成为有道德的人,那么孩子的世界就不只是竞争,还有合作!否则孩子会由于缺乏人际交往与沟通,没有朋友与玩伴,最终导致心理困惑。很多孩子的心理疾病源于孤独寂寞、独来独往、情绪抑郁、形单影只。将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关心孩子与他人互动,学会关心他人和弱势群体等,这样孩子会有一份温馨、开心,有一个有着追求共同事业的群体,阳光、温暖、有爱,这才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石。

青少年品德培养的路径

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长了解怎样的德行对孩子的未来最有利,然后把这些有利因素变成教育行为,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获得那些良好的品德特质。

1.品德培养从小抓起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长辈的尊敬体现在一举一动上,如不顶撞老人、不伸手打老人等,很多家长认为一些不好的行为是小孩子的事情,但恰是在点点滴滴和一举一动中养成一种品德,长大了就会认为就应该是这样,很难修正。入学后,幼儿园的友谊互助、同学之间的交往以及青春期的情绪,都会随小时候的行为逐渐升级。

2.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及责任心

养成生活及学习的好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根本,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感恩,认知与完成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要承担的责任及任务。

3. 培养爱的能力

培养孩子对祖国、对社会、对自然、对他人爱的胸怀,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要求;培养孩子高尚的品格,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的精神,学会分享,树立信心;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诚实守信的习惯、履行自己的诺言的品质。

4.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注重十商培养,在孩子早期成长的时候,既要培养孩子的智力,也要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的“健商”和“心商”,同时要让孩子在对待事务时学会思考,培养他的“悟商”,培养他的品行以及抗挫折的能力“逆商”,探索问题的胆量以及志存高远“胆商”,这样才能将孩子培养成具备“十商”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孩子。由此可见,品德培养才是心理健康的基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