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曹冲称象
发布时间:2024-01-1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唐佳

曹冲称象

唐佳

教学目标:

1.认识“曹” “员”等14个生字,区分“秤”和“称”,会写“称” “柱”等10个生字。

2.借助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3.通过提问、对比,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称字

师:同学们喜欢玩比一比的游戏吗?

生:喜欢。

(出示两条鱼,一条长,一条胖)

师:今天课前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老师这里有两条鱼,第一个问题:哪条鱼长?请你说。

生:第一条鱼长。

师:第一条鱼长得长。第二个问题:哪条鱼胖?请你说。

生:第二条鱼胖。

师:第二条鱼长得更群一些。第三个问题:哪条鱼重?请你说。

生:第二条鱼重。

师追问:为什么呀?

生:因为第二条鱼胖,所以第二条鱼重。

师:长得胖,所以它的分量不轻,有没有不同意见的小朋友?我和他想得不一样。请你说。

生:我觉得第一条鱼重,因为它是长的。

师:唯,因为它长得长,所以分量也不轻,同学们,这两条鱼用眼睛看,谁长谁胖,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可是当大家讨论到谁更重的时候,就各有各的想法了。有没有一个具体的办法可以知道它们俩谁更重呢?看老师做一个动作——(图片出示人手拎鱼的图片)

误,我做了个什么动作呀?请你说。

生:你拎着鱼。

师:我把鱼给拿起来了,我就能感受到这条鱼的重量,这个字呀慢慢地演变,就变成了一个汉字,一起读称。

后鼻韵母读得真好,再读一次,所以称最早的时候就是一个会意字,表示用手去捡一捡这个物体,感受一下它的重量,所以称最早的意思就是——称重(出示词语:称重

小朋友们听课可太认真了,身板做得笔直,眼睛在发光,老师忍不住要称赞你们(出示词语:称赞)这里的称就是说赞美的话。

可是啊,我用手去拎一拎,只能大致地感受到这条鱼有多里,我想要准确地知道它的重量,你能给我介绍一个工具吗?

你给我介绍一个什么工具?

生:我给你介绍秤杆这个工具,它可以帮你帮你称一称。

师:太厉害了,你给我送了一条秤杆,我把它做成了一杆秤。

(出示一杆各部分都配备齐全的样)

古时候,在技术不是很发达的时候称东西,人们最常用的是一种,这种秤叫杆秤。

你看一看它的组成部分,告诉我它为什么叫一杆秤呢?听你说。

生:因为它是杆状的。

师:它有一条很长很长的一种杆(一起读),所以我们把这样的样,称为杆秤

(出示:一杆秤)齐读

放东西的地方,我们称为一种盘(围上标注,出示词语:秤盘)计算重量的东西,我们称为秤砣(图上标注,出示词语:秤砣)睁大眼睛,看老师开始称重啦。我把鱼放进秤盘,挪动秤砣,当秤杆平衡的时候,我就能称出这条鱼有多重,所以一种里面有一个什么字?——“表示平衡的意思。今天,我们一上课就学了这两个字(PPT出示:称)左边的读一种,表示一个工具,右边的读一称,表示一个动作。

(出示板贴:曹冲   象),你看

哎呀,相心的老师,把课题里的一个字给丢了。

看我应该把哪个字填进去,为什么呢:甜心说。

生:你应该把称给放进去,因为课文说的是曹冲称象。

师:这里的一称就表示称重量,一起伸出右手,把这个重要的字,送进田字格。指导书写称:左边的禾字窄窄的,右边的尔字宽,尤其是这笔要穿插到禾字边上。

一起读课题——4曹冲称象

师点评:读得真响亮。

在这篇课文里,曹冲要称谁的重量?

生:大象的重量。

二、初读课文,了解人物

师:曹冲要称大象的重量了,请同学们自由地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之后想一想:这篇课文里都出现了哪些人物呢?开始吧。

(学生自由朗读)

师:小朋友读书可太认真了,眼睛看着书本,声音非常响亮,读完以后也能全端正,等待其他小朋友读完,真是耐心的孩子。

在这篇课文里,主人公不用说就是——曹冲

课文里还有一个和他同姓的人,他是——曹操

听过曹操的名字吗?

生:听过。

师:东汉末年,天下三分,曹操就是当时魏国的一个领袖人物,他不仅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留下了很多著名的文章。

曹操和曹冲是什么关系呀?请你说。

生:父子关系。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读课文的时候读到了这一

师追问:在哪个小节?

生:在第一小节古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师:真会把握关键信息。这个自然段就告诉我们,他们俩是父子关系。一起读。(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师:除了曹冲和曹操,课文里还有谁?请你说。

生:还有官员。

师:真棒,还有官员。(出示曹操和官员们看大象的图片)这次出行。曹操不仅带了官员,还带了一些其他的人,我们把他们统称为——随行人员。出示词语:随行人员

有负责牵出大象的,饲养大象的,我们称之为——饲养员(出示词语:饲养员)课文里有还有一般大船呢,在船上工作的人,我们称之为——船员(出示词语:船员)

就表示有特殊身份的一类人。这些人,他们都随在句子里呢!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一小节。

(学生齐读第一小节)

三、细读办法,感受聪慧

1.小朋友们,我们知道曹操得到了一头巨象,想知道它的重量却想不出办法。而他的儿子曹冲想到了办法。曹冲想到了什么办法呢? 请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画一画相关句子。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 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这段话有点儿长,一共有几句话?( 4句)你能把这4句话读通 顺吗?重点读好第二句,学会停顿。读准线” “” “三个字。

3.很显然,要称出大象的重量,就要分步骤。哪些词语提示我们 是分步骤的?(再、然后)强调这两个连接词读整段话。

4.请围绕这段话讨论:完成称象计划需要哪些步骤?

5.要完成称象计划,需要四个步骤。谁能给下面的步骤排排序然后按照这样的步骤把曹冲称象的过程说一说?

 赶象上船)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一)

(在船舷上做记号)      称石头的重量 

6.这四个步骤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容易出错。如果你是站在一旁的大人,你听了有不明白的地方吗?请你来提问。

公子,您让我们画线,到底在哪里画线啊?

公子,您让我们搬石头,到底搬多少石头啊?

7.那么,读那段话,哪些词语要强调?(沿着水面、船舷上、船 下沉到画线的地方)

8.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是个聪明的孩子。

——曹冲是个考虑问题很细致的孩子。

四:方法比较,突出聪明

1.是啊,这段写称象的话,让我们感受到曹冲的聪明。其实,还 有很多句子也在强调曹冲的聪明,我们来读一读。(读准” “” “” “” “等)

曹冲才七岁。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 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2.你从哪里读出了曹冲很聪明?

——“曹冲才七岁,这句话强调了曹冲年纪还很小,年龄这么小 就能想出办法,说明曹冲很聪明。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这句话说明大人也没有办法,而曹冲这样一个小朋友却想出了办法。

——我从后面的句子中看出大人想的办法不行,这说明曹冲比那些 大人聪明多了。

3.小朋友们理解得很到位。大家刚才注意到了 “” “到底这些 词语,加上这些词语,有些句子的意思就不一样了。课后有一道题目, 我们来看一看。

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曹冲七岁。

曹冲才七岁。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4.    曹冲已经很聪明了,但有人提建议:把石头换成人不是更好吗? 不用搬。说说你的看法。五、书写指导

1、前面说了 “” “这两个字容易混淆,请仔细观察,说说两 个字的相同点。

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

2 .认真比较,说说它们的不同点。

——右边不同。的右边是,竖要写长;的右边是

,左右两边高低差不多。

3. “” “这两个字要写得好看,要注意什么呢?

       岁:上面扁而宽。

——然:下面扁而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