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学生教育中,班级管理是其重要的环节之一。学生在校内的主要时间,几乎都在由班主任所带领的班集体中度过,因而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班主任的管理观念与工作方法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因此,对一年级学生幼小衔接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持续的探索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幼小衔接;班级管理;策略方法
引言
在小学里,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无论年级的高低都可以视作一个缩小的社会。除了各类教学内容,在学生的教育活动中,还包括了由班主任作为主要负责人的班级日常管理。通过持续地实践和摸索,同时对低年级的班级管理不断进行经验的总结和积累,不难发现,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可以较好地提升低年级的教学效果,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推广的。然而,在低年级的班级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班级管理在幼小衔接中的地位与作用
就幼小衔接的班级管理而言,传统的管理方式过于严厉,往往是通过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达到管理效果,因而在无形中阻碍束缚了他们的人格发展。在这样严格的管理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畏缩于表达和交流,久而久之,既影响了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又不利于发挥正确的管理制度对教育效果的促进作用。同时,过于严肃沉重的班级管理模式,容易形成压抑沉闷的班级氛围,不仅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学生教师应当意识到班级管理对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在坚持普适性原则的前提下,结合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积极地改变和升级自身的管理观念,同时遵循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制定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管理制度,最终实现管理促进教学的目标,促进孩子的全方面发展。
如此,通过创造一个愉悦轻松、活泼欢快的教学环境,在有效的班级管理下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最终促进孩子身心全方面的健康发展[1]。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一)以爱作为管理的前提
从古至今,无论中外,教育学家们都反复重申着爱的价值。以爱为前提去开展教学活动是一个教育者的职责,在爱的指导下,教师主动地关注、爱护、理解每一个孩子,让教育的温暖得以传递。在具体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亲近和爱护孩子。例如,每当孩子来到学校时,教师应面带微笑,亲切地同孩子们问好,并通过亲吻、抚摸、赞美的方式从语言和肢体上向孩子传递爱的信息。同时,教师要遵循教育平等的原则,对每一个虽然来自不同家庭和环境而拥有不同的出身、个性和外貌的孩子,付出同等的爱。无论孩子聪明或愚钝,漂亮或普通,教师都应该平等地去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孩子并成为孩子们在校园里最信赖的人。这固然不是一件易事,但只有做好这件事,才能让孩子们更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对于顽皮淘气的孩子,教师要保持耐心平静,做到循循善诱,正确引导。对于内向自卑的孩子,教师要暖心鼓励,及时帮助。将每一个孩子视作自己的孩子,将自己视作孩子的亲人,真正实现让孩子在爱的浇灌下茁壮成长。
(二)培养提升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过去小学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们常把精力花费在不必要的琐事上,而忽略了对孩子们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得孩子在成长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前文提到,过于严肃沉重的课堂氛围压抑了孩子们的天性和自由表达,同时也忽视了孩子们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制定班级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初心都是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本,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则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个体的差异特点,从而促进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孩子有意识地学会约束自身的行为,在不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同时,提升小学的班级管理水平[2]。
(三)善用绘本阅读辅助班级管理
近些年,将绘本阅读引入小学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通过绘本,学生可以更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对知识进行主动积极的学习,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绘本《幸福的大桌子》为例,该绘本描述了一个温馨感人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兔姥姥一家的深厚亲情为中心,以儿童的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规律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使学生们深入地感受家庭成员间的温馨互动与幸福氛围。通过对兔奶奶在家中等候孩子们回家吃团圆饭的过程进行讲述,加以对每一个角色不同的性格特点与职业进行讲解,以循循善诱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孩子们独立思考并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对故事的主题进行总结和升华,从思考兔子奶奶的幸福到自家爷爷奶奶的幸福,从兔子一家迁移到自己的家里,让孩子们感受到何为亲情和爱,感受到对家人尤其是老人的关爱的重要性。
(四)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家校合作
除了学校,家庭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的功能同样不容忽视。而老师要做好的便是校园和家庭的桥梁,让家庭和校园联合起来,团结合作。良好的家校合作模式不仅可以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而且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孩子的成长环境和个性的变化。在家长会上,教师可以利用茶话会等轻松的方式向家长提前汇报新学期的工作安排,说明家长在其中可以参与帮助的环节,提升家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从而更好地避免家校教育的分离。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校园开放日”、“亲子活动”、“家委会”等多种形式的组织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家长的“工作热情”,也便于家长更直观地感受到孩子在园内的学习表现。同时,学校还应开通家校交流平台,对家长的合理建议进行及时的沟通反馈[3]。总体而言,要让家长意识到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重视校方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协作,实现观点的碰撞,信息的互补,双向的沟通,在达成教育共识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低年级幼小衔接的班级管理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以爱学生为前提,在平等地尊重爱护每一名学生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的心理素质和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和技能。另一方面,低年级幼小衔接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也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职责,过程中也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与合作,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欢快、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其中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交流,在身心健康不受压抑的前提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吴炎耘.探析学生班主任有效班级管理的策略[J].文渊,2021(4):214.
[2]王灵慧.浅析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探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1):91.
[3]藏兰荣.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4):148-14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