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学生人格特质的培养
——记马小六年级语文教研组九月份活动
金风送爽,马杭中心小学全体六年级语文老师开展了第一次教研活动,张卫平校长也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吴华秀老师和潘兴芳老师分别执教了《最后的姿势》和《船长》的第一课时,两位老师准备充分,教学认真,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首先由吴华秀老师执教《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文章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卫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赞颂了谭千秋老师的高尚的师德和他对学生的无私大爱。吴老师从 “512”地震的背景导入,观察图片,让学生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尽快地走进文本,促进学生学习动机,与文本对话。接着在学生预习读书的情况下,检查字词学习情况,交流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精读感悟课文的一二两段,通过圈画批注、体会想象、感情朗读等方式学习,深入品读地震中谭老师的动作、语言,体会危急的气氛和谭老师的临危不惧,沉着镇定,当机立断,以学生为重的品质,感受谭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大爱。谭老师的伟大壮举和高大形象初步留在了学生的心中。
随后,潘兴芳老师执教了《船长》第一课时。这篇文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介绍了“诺曼底”号的沉船经过,向人们展现了一位英雄船长。新课伊始,潘老师由雨果名言娓娓道来,引导学生认识雨果,检查生字新词,随后引导学生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分段,概括主要内容。接着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第一段,感受诺曼底号在遇险后惊险混乱的一幕,更体会到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整个课堂张弛有度,训练扎实,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后,张校长参加了教研组的研讨活动。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及时反思,总结得失。张校长对两堂课也作了中肯的评价,给予了悉心的指点,并针对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和大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张校长一针见血地指出两位老师的课堂容量可以适当少一点,学生读书的时间要多一点,要给学生充分思考、阅读的时间,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他还诚恳地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学中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朗读与静思中深刻感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张校长真诚而亲切的话语指明了老师们教学研究的方向,点燃了老师们积极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使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马杭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供稿 撰稿:潘兴芳,吴华秀 摄影:吴敏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