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文献学习与反思: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和成因 (曹芳2017.09)
发布时间:2017-09-3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曹芳

马杭中心小学英语区级课题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小学英语关键能力培养下的诵读策略研究

记录人

曹芳

学习时间

2017.9.30

标题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和成因 

主要

 

内容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和成因 

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还是哑巴英语”, 有时读得懂, 说不出, 写得出, 说不好。每当需要用英语来进行交流时, 即使要用的是课本上刚刚学过的对话, 也说不出来。在实际生活当中说不好, 如果遇上外宾,人家说一句How do you do ? Nice to meet you.有的学生却无言以对, 即使嗑嗑巴巴地答出: How do you do ? 也是生硬、不得体, 不能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重视。受考试的影响, 对口语重视不够, 存在重书面语体轻口头语体的现象。教学注重讲解语法, 注重语法规则, 却不注重语言表达和交际。这样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尽管对语法规则掌握得好, 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却听不懂, 也说不出来。真正和外国人交流时, 感觉有好多话想说却很难用英语表达出来。 

2.害羞。有些学生害怕说得不好会被其他同学笑话,缺乏说英语的自信心, 以致课堂上不敢发言, 表现得很害羞, 干脆不开口。 

3.没词。词汇量少, 想说的表达不出来, 表达不出来也就无法与他人进行交流。 

4.没氛围。课堂上通常是教师讲, 学生边听边记笔记,很少有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久而久之, 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说英语的氛围, 也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英语的习惯。 

5.语不得体。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脱节, 影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由于缺乏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习俗和用语惯例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与人接触使用英语交流时感到语言不得体, 因此不敢开口。 

 

心得

体会

现在的学生在三年级还能乐于开口,到四年级就没那么积极了,可能与孩子的性格有一定关系,但是随着输入增多,孩子却更害怕犯错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