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关注识字教学,引导儿童主动识字
发布时间:2024-06-0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沈燕萍

我们的识字教学,要让我们的儿童从一开始接触汉字起,就要热爱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能力。

教识字,要关注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音形义完美统一,小小的方块,大大的世界,点横竖撇捺的灵动组合创造了无数精美的汉字“建筑”。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汉字时,那不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一颗精神的种子。

汉字是汉民族思维和交际最重要的书面符号系统。学好汉字对小朋友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的汉语言是“因字而生句,积句而生章积章而成篇”,汉字是音律的基点我们的朗读要字正腔圆,汉字是意义的基点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所以学好汉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点,我们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儿童热爱汉字的情感和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当我们责怪孩子写错别字、阅读有障碍、习作词不达意时,首先应该反思我们引导儿童识字的过程和方法

我们是否只是盲目追求识字手段的新奇乐、盲目追求识字数量的快速提升,却忽略了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字感培养

我们是否只重视教师正确地讲解汉字理据,却忽略了引导儿童触摸汉字思维、用儿童喜欢的方法去探究和学习

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儿童字感的培养。

当我们的眼睛阅读汉字时看到的不是简单抽象的符号而是由目及身心,多感官协调呼应,产生直观生动的画面感、组合有序的积木感亲切熟悉的音韵感和心领神会的意蕴感,这就是字感。

字感是我们接触汉字时,对汉字的读音、构形和字义产生的直接迅速的感觉,是辨识记忆和理解运用汉字的基础。

因此我们的识字教学要结合汉字思维,培养儿童字感。

关注儿童的字感培养,我们除了要关注汉字的思维、汉字的构造,我们还要特别关注学习的主体是儿童,要让儿童站在识字的中央,用儿童喜欢的方式,引导儿童去主动识字。

在儿童识字的时候,要关注双线并行。

基于汉字思维,探究识字的逻辑线,将汉字的构字思维和儿童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引导儿童关注汉字构形的规律和联想线索,科学而有趣地分析汉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探寻识字的情感线,引导儿童发现汉字形义之中的文化内涵,识记字形,了解字义,感悟汉字的雅趣与真情。

这样有积极思维活动参与的识字过程,才能让汉字形神兼备,滋养童心。

具体策略

、读图法识字

读图想象识字:

当我们看到汉字的时候,我们要引导小朋友整体感知字形,就像我们在欣赏一副图画的时候,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而不是先关注局部细节。因此我们识字也要先引导小朋友整体感知字形再看重点笔画,不盲目肢解汉字。我们在教学汉字的时候通常会让小朋友用数笔画的方法去识记,这对于小朋友来说是非常枯燥的,把汉字作为了一个抽象的符号,去简单地机械地识记,这不符合小朋友的认知规律,也不符合汉字的特点。在我们的课标中强调:我们要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儿童识字、写字、阅读和思维发展、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影响。那么汉字的特点是什么?音形义的结合。它和拼音文字不一样,它的字形有图画感,有表义的功能。所以我们不能简单机械地去记忆。我们看到汉字的时候,要去探寻我们的祖先造这个字的时候,有什么想法,结合汉字原身的构字思维去想怎么样用儿童喜欢的方法让他记住这个汉字。

比如,用读图法识记汉字,我们的教材中“日月水火”都配上了图画和古文字,就是为了让小朋友借助图画和古文字了解汉字的来源,让小朋友感受到这些汉字都像图画一样可爱。而“目”字不是简单的日加一横,二是像一支竖起来的眼睛,中间的两横和图画一对比,就是我们的眼珠,这样,目字就变成了眼镜的图画,笔画也变得生动可感。这样识字,可以拉近小朋友与汉字的距离,让他们觉得汉字非常可爱,非常好玩。

嵌入式直接比较

比如,教学“网”字,直接将字嵌入蜘蛛网的图画中,就非常直观了。我们可以把识字的过程,变成一个好玩的游戏,比如这个网字,我们可以这样做:小蜘蛛织网前要先找好支架,然后开始吐丝结网,左吐一根丝,右来一根线,左吐一根丝,右来一根线,这样,小蜘蛛的网就结好了。其实,就是把简单的笔顺变成了一个情境,来玩一个小游戏。小朋友在学习中就会觉得非常有趣。

溯源法想象比照

在识字教学中要防止滥用古文字。当现代汉字的图画表达不那么明显的时候,才需要引古识今。比如说“日月”等图画感很明显的字,就不一定需要古文字来帮助识字。而有些字,在演变过程中,产生了简化,图画感不那么明显了,这时候就需要用朔源比照的方法,来帮助小朋友还原这个字的图画感。通常我们用一张图片,一个古文字,一个现代汉字放在一起对照。例如:象、鹿。(注意:无法还原所有笔画,只能抓住重点象形笔画)

读图联想识字

,像劈开一半的木头。寸中医搭脉寸口所在,是我们伸出的手腕和中医搭脉的点,而从中医搭脉的点到手腕的距离就是一寸

我们可以根据汉字本身的图画感和意思,把识字的过程还原成图画、还原成动作,帮助小朋友把这个字的形和义结合起来记忆。

如:本、末,这两个字的识记,都要在木的基础上联想记忆,木是一棵大树,本下面的一横,在大树的底下,那是树根,因此,本就是根,一横就是树木的根。末是大树上面的部分,那是树梢,所以末就是树梢。用这样的方法,让小朋友在木字的基础上根据部件展开联想去识字,小朋友就很容易记住、记牢、记清楚。将来,当他学到成语本末倒置的时候,就不需要再去解释什么是本,什么是末,因为他在识字的时候,就已经了解得非常清楚。

    积木法

很多象形字、会意字可以用读图法学习,而面对合体字,我们就可以来学会搭汉字积木。搭积木是有一定的规则和经验的,不同的积木部件,有不同的用法。而汉字不同的部件,也表示不同的意思。这个字怎么样组合,就像搭积木一样,要选取相应的部件进行拼搭,而这个拼搭是有规律的,因此我们在教小朋友识字的时候,一定要关注汉字组合的意义和规律,让小朋友感受到汉字的积木感和规律,由老师教走向自己学,让小朋友学会根据汉字的部件去猜测去感受汉字的构义。

    关注合意,自在拼搭

合体字正是有表意的独体字或部件拼搭而成,而其字义正是各个积木的部件组合生成。每一个汉字都不是胡乱拼搭的,选这个部件,是因为这个部件表示了汉字的意思,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就是他选用的各个部件的字义的整合。

例如:,左右结构,孝加反文旁,三字经中说: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在教这个字的构字中,就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是先学做人,再学做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孝”字就像小孩子在下面搀扶着老人,这就是孝。右边是反文旁,不能写成折文或欠字旁,因为欠字代表人口中呼出的气,折文代表脚的动作,也就是走。而反文旁代表的是手拿小棍去鞭策去教导。

部首归类,举一反三

部首是汉字构形的基本部件归于同一部首的字大多和部首的本义有关。东汉的文字学家许慎将汉字分为若干部类,把笔形最简单,表意最典型的一个字作为领头的字,这个领头字习惯上就称为部首。

小朋友看到一个字,能根据部首大致猜测出这个字的意思,识字能力就强了。

:反文旁字旁,都是汉字的本源+动作。 (欠就是哈欠”,是人口中呼出的气,所以和口中哈气有关,所以当小孩子经常把这个字写错的时候就可以告诉他,唱歌用嘴巴,与用气有关,欠字旁就不会再写成反文旁了)

小朋友了解了部首的含义,能根据部首举一反三的时候,就会少写错别字。

形声搭配,自主识读

形声字是互相关联的,内部呈有序性的符号系统。

探究声旁的秘密,关注"右文说

右文说,即依据形声字同一声符意义相诵,与声符往往居文字右边的现象。

相通与声符往往居文字右边的现象,去归类解释词义的方法。

例如:蜘蛛,蝴蝶等。(①蝶的右边,其实表示薄片,像树叶一样的薄片,所以碟片的碟右边也是这样。②"表示力量聚集到一一点,那么就是目光集中到一-点,就是嘴巴集中到一点,所以只能说被蚊子叮了一口,不能说被其他动物叮了一口。声旁是的形声字饱、炮、泡等,这些字的意思除了与他们的形旁有关,更是与声旁的本意密切相关。)

当我们准确地了解汉字的部件,准确地教给儿童以后,儿童的字感就会提高,长期以往,小朋友自主识字的能力就强,字感就强,遣词造句的能力也会增强。

 

关注汉字的图画感、积木感、创设情境,让儿童多感官地参与、体验汉字的组合构意让学生去演一演、画一画、拼一拼等方式,来把我们所掌握的汉字知识,变成我们的教学行为。同时,汉字这些智慧不是全靠老师讲解,而是要变成学生能够探究的行为,关注汉字的教学方式,还要鼓励学生的智慧之光,变成学生可以探究的学习行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这样才能把汉字真正地教好、学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