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蝌蚪找妈妈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瞧!是谁游过来啦?快看,它们游得多快活呀。这就是——小蝌蚪。让我们伸手一起把它们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蝌和蚪都是虫字旁)热情地叫一叫它们的名字。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一篇跟小蝌蚪有关的课文——小蝌蚪找妈妈。跟老师一起补充课题。(找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生字:提手旁靠边站,整体瘦长右对齐。两横上下要穿插,斜钩主笔要写长,撇画写短向内收,最后一点不能忘。)
2.加上课题谁来读?全班齐读课题。
3.释题。
(1)小朋友们,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吗?(小蝌蚪)【板贴图】
(2)课文写了小蝌蚪的什么故事呢?(课文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他们的妈妈是谁呢?(青蛙)【板贴图】
(4)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呢?他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故事?让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
1.请小朋友们根据黑板上的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任务:
(1)读: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时,拼读字上的音节,多读几遍。
(2)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3)想:小蝌蚪长什么样子?用“____”画出相关语句。
2.交流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跟电脑老师校对一下,标对的小朋友坐端正,有错的快速订正。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呢?你画出了哪些句子?先告诉小朋友们在第几自然段。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3.这些小蝌蚪住在哪里呀?(池塘)
(1)学习生字“塘”:
①
②(课件出示池塘的图片与词语)看,像这种比较小的小水池就叫“池塘”,也叫“水塘”;如果在里面养鱼,我们就叫它“鱼塘”;要是里面长满了荷花,我们就叫它——“荷塘”。
③一起来读好这些词语。
4.在池塘里生活着这样一群小蝌蚪(出示小蝌蚪的图片,图片下出示短语)
它们有——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这就是从头到尾有顺序的描写。
5.指导学习生字“脑、袋、灰”。
(1)谁来读好这个词语?指生读。(出示词语卡片“脑袋”)
①对,袋在这里读轻声,开火车读。
②这个字单独读要读成第四声,你能用袋组个词吗?(布袋、口袋、袋鼠)
③谁再来把小蝌蚪的样子读好?
(2)这里面呀还有一个生字“灰”。
①(出示“灰”字的字理演变过程。)瞧,这是灰古代时候的字形,慢慢演变成了现在的汉字。它的本义是物体燃烧后剩下的粉末状的东西,所有横撇下面是个火字。但是这里的灰指的是介于黑白之间的一种颜色。这就是小蝌蚪的颜色。
5.这么可爱的小蝌蚪,让我们再来读读它的样子。
①师生合作读:老师读第一句,小朋友们读剩下的句子。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②如果边读边做甩尾巴和游来游去的动作就更好了。大家一起做做甩尾巴的动作,一起把甩字写在黑板上。
③你们还可以用“甩”字说句子吗?
预设:小狗甩着尾巴朝我跑来。柳树姑娘甩着长长的辫子。老黄牛甩着长长的尾巴赶蚊虫。
7.让我们一起读好第1自然段。
三、再读
这些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故事呢?请小朋友自由读2-3自然段,想一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他们是怎么说的?
(一)鲤鱼
1.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鲤鱼阿姨和乌龟)【板贴图】
2. 它遇到鲤鱼阿姨后做了什么动作?(迎上去)什么叫迎上去?老师当鲤鱼阿姨,谁来当小蝌蚪迎上来?这就是“迎上去”——这样面对面的迎接就叫“迎上去”,请你把小蝌蚪迎上去的样子贴在黑板上。
3. 分角色读(师生三人),想一想:小蝌蚪从鲤鱼阿姨那里获得了什么信息?
还有谁也想试一试?可以加上动作。分角色读的时候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4. 小朋友们你们得到了什么信息?(它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
(二)乌龟
1.看,这不就是四条腿,宽嘴巴吗?小蝌蚪看到它心情会怎么样?(开心)有一个词语可以看出它的开心(追上去)。怎么追的?谁来贴?
2.迎上去和追上去有什么不同?(迎上去面对面 追上去一前一后)
3.刚才是老师和同学们分角色读,现在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分角色读一读?这段话里几个角色呢?(旁白、小蝌蚪、乌龟)四人小组,三个角色,怎么分?(掌声送给他们)
4.这个乌龟不就是四条腿宽嘴巴吗?怎么就不是小蝌蚪的妈妈了呀?
鲤鱼阿姨说的不完整,所以小蝌蚪找错了。哪位小朋友可以完整地介绍小蝌蚪妈妈的样子?(四条腿、宽嘴巴、大眼睛、绿衣裳)
(三)青蛙
1.这样,小蝌蚪游哇游,终于找到了它的妈妈。谁来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2.听了她的介绍,你知道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子了吗?
“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①男生、女生、齐读三个短语
原来青蛙妈妈是长这样的。
②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选择红色的字来说一句话呢?
红色的字有什么特点?(表示动作的词语)
预设:妈妈披着黑色的头发;他把气球吹得鼓起来了;每个人都露出了笑容。
3. 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让我们分角色读第5自然段。(男生小蝌蚪、女生青蛙、老师旁白)
①小蝌蚪是怎样到荷叶上去的?(蹬、跳、蹦)
②谁想来做做这三个动作?再看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发现?(足字旁)把它们写到黑板上。
4.小蝌蚪一开始是这样的呀(指板贴图),它怎么能够一蹬、一跳、一蹦呢?(发生了变化)
它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慢慢地发生了变化,请你在文中找出小蝌蚪的样子发生变化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生交流)先说在第几自然段。
(1)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2.这里的“哇”是一个语气助词。小蝌蚪为了找妈妈,“游哇游”,游了很久很久,所以我们要读得慢一些。
听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再自由练读。
3.小蝌蚪就是这样一天天发生了变化(箭头)
你能按顺序讲一讲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吗?先和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板贴】
四、生字
小蝌蚪好不容易找到了妈妈,它想写封信感谢鲤鱼阿姨和乌龟的帮助,但还有几个字还不会写,需要我们来教教它。
1.眼、睛
引导交流:观察这两个字,你觉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观察:一看结构 二看高低 三看关键笔画
五、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小蝌蚪的脚步,帮他们找到了妈妈,课后请小朋友们把《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