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案
发布时间:2016-12-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周德芳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马杭中心小学  周德芳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71~72页的例1,第72~73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充分认识并感受“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主动运用这一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初步经历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实施解答及回顾反思的完整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策略意识和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感受策略

1. 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2. 理解题意。

1)说一说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想一想,需要解释哪个条件的意思?

3)你知道“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5个”是什么意思吗?

3.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1)根据题中数量间的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同桌相互说一说。

2)交流反馈: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这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3)小结: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像这样从条件想起,根据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 自主解答。

1)选择填表或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2)反馈、小结:不同的解答方法,求出的结果都符合题意,解答都是正确的。

5. 过程回顾。

1)回顾一下,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时,是从哪里开始的?

2)总结: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先读题,边读边想,分清条件和问题,理解每个条件、问题的含义。接着就可以从条件出发,做出安排和打算,然后列表或列式找出答案。像这样从条件开始想起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联系旧知,丰富体验

1. 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1)“从条件想起”这个策略咱们是第一次用吗?一起来看几个例子。

2)你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3)小结:其实我们每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都可以“从条件想起”,“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策略。

2. 教学“想想做做”第2题。

1)读题,怎样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都是下落高度的一半”?

2)学生独立解答。

3)反馈、检验:每次弹起的高度是下落高度的一半吗?

 

四、练习运用,加深感悟

1. 教学“想想做做”第3题。

1)你能根据题意在图中做出标记吗?

2)展示交流:你是怎么确定芳芳和兵兵的位置、解决这个问题的?

3)回顾:题目中画出的示意图也是条件的一部分,我们要仔细看图,读图,用图,边看边想,就能充分利用所有已知条件,顺利解决问题。

2. 教学“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反馈:你是怎样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

3)质疑:解决这个问题时,大家把题目提供的三个条件都一一用上了。如果缺少最后这个条件,还能求花地砖有多少块吗?

 

五、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1.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猜一猜:从第几个正方形起就画不下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