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一、二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通知
发布时间:2017-10-12 点击:83 来源:原创 作者:吴鸣凤
研讨主题 | 在计算和图形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反思能力 | ||
研讨时间 | 2017.10.18(周三)下午(12:50开始)加第一、二节课 | ||
研讨地点 | 马杭中心小学 | ||
中心发言 | 白舜华、盛小玉、李方园 | ||
执教者 | 王晓燕 | 执教内容 | 5以内的加法 |
执教者 | 赵君 | 执教内容 | 5以内的减法 |
执教者 | 吴鸣凤 | 执教内容 | 认识图形 |
参加人员 | 一、二年级数学老师以及相关领导 |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4~45页。
[教材简析]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 “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
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 “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鸡妈妈一家),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
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2(小兔一家)、图3(青蛙一家),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
同桌学生合作,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在书上填得数。
集体订正。纠正错误,对学生加以鼓励。
3 “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1+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 “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
(1)出示图1。学生列加法算式,说含义。
(2)根据图2、图3的意思,学生在书上完成。
(3)集体订正。
2 “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说说图意。
(2)根据这幅图能说出几道加法算式(只要符合图意,都要鼓励)
(3)根据这幅图说一个算式,你能猜猜求的是什么吗
如1+2=3,学生会说天上1只小鸟加上2只小鸟,一共是3只小鸟;还会说1个跳绳的女孩加2个摇绳的女孩一共是3个女孩。
六、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哪些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5以内的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有实际情境的具体现象抽象出减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减法的含义及减号,能看现实情境写出相应的减法算式,能花简单图形或用“去掉”解释减法算式表示的意思;能联系数的分解口算被减数在5以内的减法,并能正确口算,达到一定的熟练。
2.使学生体验游具体到抽象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分”的思想;通过说明列减法算式的理由和减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发展观察、判断、推理等初步能力;在理解算法的过程中,感受已有知识与新内容的内在联系。
3.使学生体会现实情境里有数学内容,减法表示现实生活里“去掉”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认真书写、细致思考等习惯。
教学重点:
减法含义、5以内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数的分与合,老师想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指名口答)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些数的分成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认识减法,学习计算
1.教学减法的含义。
(1)理解题意。
谈话: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公园里一群小朋友在干什么吧。
(逐步出示主题图)提问: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仔细看两幅图,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明确图意:一共有5人在浇花,走了2人。引导学生将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结合交流,板书:5 2)
提问:还剩几人呢?(板书:3)
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如果有学生直接说三句话,就引导学生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体会“去掉”
指出:一共有5人在浇花,走了2人,还有3人,就是从5人里面去掉(教师用手势表示“去掉”)2人,还有3人。
追问:图中是从几人里去掉几人,还有3人?
指导学生边说边用手势表示:从5人里去掉2人,还有3人。
(3)感受减法的含义。
提问:有谁知道可以怎样算从5人里去掉2人是3人呢?
讲解:从5人里去掉2人,可以写成减法算式5减2(在5和2中间用直尺板书出减号:-)它表示从5里面去掉2。
从5里面去掉2还剩3,就写成5-2=3。(画上等号,把算式板书完整)这样的算式是减法。(板书:减法)领学生说:减法。
说明式子里的“减号”和算式的读法:(指“减号”)式子里的这个符号叫“减号”(板书:减号),读作“减”,谁能来试着读一读这道算式?
追问:从5里面去掉2还剩3,可以写成哪个算式?
这道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2又表示什么?3呢?
谁能看着图说一说5-2=3表示什么意思?(指名说,齐说)
(4)学习算法。
指出:等号后面的3是“5减2”的得数,我们怎样想到5减2等于3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
指出:计算5-2等于几,可以想5可以分成2和几,5减2就等于几。因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再指名几名学生口答,齐说)
小结:在计算减法时,可以看从哪个数里去掉几,就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和几,算出得数。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图,引导学生观察,说图意。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把书翻到第46页,在书上写一写。
交流算式。(板书:3-1=2)
3-1=2表示什么?
这里的得数2是怎样想出来的?
指名说,齐说。
3.学习小结:5-2=3、3-1=2表示什么意思?5减2怎样算的?3减1呢?
指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减法,从一共的数里去掉几,算还剩多少,要用减法来计算。计算减法时,可以想义工的数可以分成去掉的这个数和几,得数就是几。
三、组织练习,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先让学生说图意,再说说可以怎样列式?在书上写一写。
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1)引导:请小朋友看“4-3”,说说这道算式表示什么?
“4-3”下面怎样画○表示从4里面去掉3呢?
让学生写出得数,说说怎样算的。
(2)后两道算式你能看看是什么意思,再在下面的○里画一画,填上得数吗?
学生独立练习,交流。
追问:5-3表示什么?5-4呢?
指出:减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从一共的数里去掉一个数,求还剩几。
3.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三幅小鸟图,说一说从左往右,每幅图各是什么意思。
说明:这里实际上每次都比前一次多飞走1只,所以5只小鸟,第一次飞走1只,第二次飞走2只,第三次飞走3只。
你能看图在图下写出算式吗?
学生练习,交流。
4.想想做做第5题。
口算卡片出示,指名口答,选择几题说说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四、课堂小结,指导作业
1.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平时碰到哪些问题要用减法?计算减法时可以怎样想?
2.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先描算式再算出得数。
《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科书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情境图,谈话: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积木,小朋友
们能叫得出他们的名字吗?试一试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每种积木的形状,看看他们有什么特点。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体
请小朋友拿出这个样形状的物体,师示范。
像这样的形状是长方体。板书,读一读。
把长方体拿在手里仔细观察一周,用手摸一摸。一遍做一边思考: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
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关键词:有尖尖的角、有六个平平的面、面的形状是长长的。
(2)认识正方体
请小朋友拿出这个样形状的物体,师示范。
像这样的形状是正方体。板书,读一读。
把正方体拿在手里仔细观察一周,用手摸一摸。一遍做一边思考:正方体是什么样子的?
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关键词:有尖尖的角、有六个平平的面、每个面都是方方的。
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有尖尖的角、六个平平的面;不同点:长方体有的面是长长的,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方方的。
(3)认识圆柱
请小朋友拿出这个样形状的物体,师示范。
像这样的形状是圆柱。板书,读一读。
把圆柱拿在手里仔细观察一周,用手摸一摸。一遍做一边思考:圆柱是什么样子的?
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关键词:没有尖尖的角,有两个平平的圆面、四周都是弯弯的、可以滚。
(4)认识球
请小朋友拿出这个样形状的物体,师示范。
像这样的形状是球。板书,读一读。
把球拿在手里仔细观察一周,用手摸一摸。一遍做一边思考:球是什么样子的?
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关键词:四周都是弯弯的,没有尖尖的角、没有平平的面、可以滚。
对比:圆柱和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有弯弯的面,可以滚;不同点:圆柱有两个平平的圆面。
三、开展活动
1、猜一猜
滚动起来不费力,圆圆鼓鼓小淘气。
方方正正六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到一推就滚动。
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
2、摸一摸
根据老师的要求在袋中摸出正确的物体,请错误的小朋友说说怎么想的,请正确的小朋友说说摸的时候有什么诀窍和注意点。
3、分一分
按照老师的要求把四个图形分成两类。(1)会滚和不会滚。(2)有平平的面和没有平平的面。并请小朋友说说理由。
4、自带物体展示
小朋友拿出自带的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的图形向全班做介绍。
5、特殊形状辨错
师出示一些很容易混淆的图形给下朋友看看,巩固对四种图形更全面的认识。
四、练习
完成书第31页的想想做做1、2.
第二题汇报时强调做标记。
五、拓展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图片欣赏。
六、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几种图形,你有什么收获?
低年级数学备课组开展十月份教研活动
10月18日下午,马小集团低年级数学备课组齐聚一起,开展本学期十月份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围绕《在计算和图形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反思能力》的主题,由王晓燕、赵君、吴鸣凤三位老师老师分别执教一年级的《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5以内的减法》、《认识图形》。三位执教老师备课充分,精心演绎,各有特色,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王晓燕老师执教的《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由实际情境的具体现象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能根据情境写加法算式。王老师整节课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气氛活跃。王老师针对一年级孩子特点,创设浇花和荡秋千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看图、说图能力,积极引导学生用三句话精炼图意。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说说每个数字和算式的意思。让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赵君老师执教的《5以内的减法》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由实际情境的具体现象抽象出减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减法的含义,能根据情境写减法算式。赵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师自身数学语言的规范和引领,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能力的培养。通过由扶到放、层层递进式的教学,为学生的减法计算打下了最基础也是最扎实的基础。
吴鸣凤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重点是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直观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难点是辨别不同几何体的特点。为此,吴老师创造性的把本课和第二节实践活动课进行了整合,在猜一猜、滚一滚、摸一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对四种不同的几何图形有了全面饱满的认识,课堂既扎实有效又灵动活跃。
课后在白舜华老师的主持下,三位执教老师进行了说课和反思,备课组成员也展开了积极讨论。白舜华和邹寒琴老师经验最为丰富,对几位成员倾囊相授,各位成员听后受益匪浅,纷纷表示赞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