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你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生命教育乃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为社会、为人类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
目前全市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上湮没在知识教育的题海中,或者星星点点地散落在美育、体育、劳动、自然、思想品德等课程的角落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作用发挥十分有限。而现实是我市中小学学生体质在逐年下降,自我保护能力弱,安全意识差,对同学、朋友、家人、社会缺乏尊重、感恩和分享的观念,对生命的可贵和丰富多彩的价值缺乏认知,面对挫折与外在的压力缺乏心理准备和正确应对,纠结、想不开、钻牛角尖,甚至选择暴力对抗、报复社会或自杀方式,漠视、轻视自己和他人的宝贵生命。生命教育应从小抓起,学校是主要场所,教育部门和教师是主力军,全社会都有责任,使命光荣、职责神圣、在所不辞。
为此建议:
一、要在全市中小学组织一次生命教育基本情况普查。既要摸清底情,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也要实事求是地查清问题,分析原因所在,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
二、要制定全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意见。明确指导思想、原则、内容、实施途径,落实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实施。
三、要组织编制我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教学课件。一是要适合年级特点和接受程度;二是要结合现有课程相关内容,填平补齐,突出重点,形成体系;三是要融入乡土特色和创新实践;四是要力求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四、要加强生命教育的载体建设。课堂教学是主要载体,并融入各科教学之中;适时组织专题讲座,系统接受生命教育;开展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教育、十岁生日、十四岁青春营、十八岁成人仪式以及入队、入团、入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仪式教育以及学生社团的主题活动,融生命教育于一体;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
五、要落实生命教育的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建立生命教育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注重发挥卫计委、体育局、公安局、文明办、禁毒委、科协等相关部门和专业学术团体的力量。(2)资源保障。要多方面地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加强生命教育的软件建设;利用网络、影视、博物馆、图书馆、自然和人文景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手段。(3)队伍保障。对全体教师进行有关生命教育基本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基础培训;对学科教师、团队辅导员要加强人文素养、生命伦理的培训;对心理辅导教师要加强生命科学和生命伦理的培训;对生命科学课程教师要加强教育心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对班主任要加强心理辅导专业技能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培训。(4)服务保障。要充分依托医院、心理咨询机构等社会专业机构的力量,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心理辅导、预防、干预、家庭教育咨询等专业支持,提高心理服务的质量。(5)政策保障。要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要确保经费投入,用于教师培训、软件开发、课题研究等,以推动学校生命教育的有效进行。(6)社会保障。要积极协调社会资源,提供充足的教育设施和条件,为学生的健康安全营造良好的环境,开展适合中小学生体育健身、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水安全、动手实践等的生存训练活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