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路漫漫,“研”途皆风景。2024年11月21日上午,马小艺术备课组第十二周教研组活动在三楼支部活动室举行,学校全体音乐、美术教师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环节:讲座分享和互动交流。首先是朱敏老师带来的讲座《非遗 ∙ 所思——对非遗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的一点思考》,之后是马璟、宋勤明老师的互动交流,最后是骆英组长的总结和工作布置。
首先,朱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非遗 ∙ 所思——对非遗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的一点思考》的讲座。朱老师首先阐述了什么是非遗,小学美术中有哪些“接地气”的非遗艺术形式,接着从将非遗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讲起,谈到非遗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举例分析了非遗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并探讨了非遗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策略。比如,在《鸟的纹样》,《鱼的纹样》的教学中,朱老师收集相关非遗传统刺绣纹样,供学生欣赏和借鉴,让学生了解刺绣知识,传承刺绣文化。有思考、有研究、有实践、有案例、有反思。教以潜心,研以致远,这次讲座激发了老师们对非遗的兴趣与热爱,也拓宽了老师们的教育视野。
“交流共思促成长。”马璟、宋勤明老师也提出了一些精辟的见解和看法。
马璟:小学美术教学对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具有独特责任。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艺术教育与民间传统文化的融合,为学生开设有效的非遗艺术课,用更多的文化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将美术课程和非遗中的艺术有机融合,帮助小学生充分认识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将传统节日文化和艺术教育融入小学,让传统节日文化走进课堂,让节日融入美术学习和日常生活。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民间艺术与文化,丰富学生对作品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对非遗的艺术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培养和教育学生的传统艺术能力,增强他们对国家责任和爱国主义的理解。
宋勤明:非遗进课堂是大势所趋,首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进行深入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工作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能为小学美术的教学赋予新的活力,提高课程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特点,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其次,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妙地融入美术课堂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多元化的学习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都是极为有利的。另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小学美术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从小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左手“非遗”,右手“现代”,中间是活泼的儿童。在传统文化观的视角下,创设适合儿童的非遗美术课堂,提高他们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让非遗在小学美术课堂上优雅行走,让民族优秀文化薪火相传,这是本次讲座的美好愿望。让我们带着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携手前行,共同追求教育的美好未来!
(马杭中心小学供稿 撰稿:朱敏 摄影:沈小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