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与学科、少先队活动、大自然、地方资源和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展现出更多的魅力,收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融合 灵动 多元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因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
一、 与学科融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都是独立于学科教学、独立于学生现实课堂。我们要善于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选取有利于实现目标的内容加以重组、综合和拓展,把一些学习环节设计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综合地运用各学科知识于实践活动中,从而实现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科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整合,以便使学生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完整认识和全面体验。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才能体现出内在的作用。
1、学科的延伸与实践活动融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经常会有意识地把一些语文课堂的延伸活动的设计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既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又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内容可挖掘。如教学《恐龙》一课时,我让学生围绕恐龙的演变、恐龙的种类、恐龙的习性、恐龙的图片、恐龙灭绝的原因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如在广告语的收集和创作中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和激情,孩子们收集了众多的广告语,还进行了归类:最喜欢的广告语,最恶心的广告语,最有创意的广告语,最感人的广告语……有的还兴趣盎然地创作了自己的广告语。这样,既能使课语文的学习更加深入,又使语文教学的延伸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品尝学习的快乐。
(2)学科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融合。学科的综合性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如我设计的《安全与生活》、《动物大观园》等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科学学科相融合,让学生分组领任务,每个小组围绕一个方面展开研究,在科学课上和科学老师一起通过实验了解电的原理、电的作用。和语文老师一起收集动物成语、动物故事、创作保护动物的标语、写描写动物的作文等形式,将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融合在一起,发挥学科融合的作用,使综合实践活动更有效、更有实际意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力。当然,放手让学生去干,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而当学生活动有序时,则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这时的老师,则起辅助作用,也就可以“退居二线”了。
二、 与活动融合。
少先队活动是依据少先队组织引导少先队员在实践与活动中体验、成长的教育活动,是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把少先队教育目的内化为少年儿童的自身品质的过程。而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如何在新课程下将综合实践活动和少先队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我们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每年,少先队都会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在开展这些活动时,我们可将一些少先队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活动与活动相融合。如“三八”妇女节,少先队组织学生开展庆祝活动,我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学生“我为妈妈做件事”、“妈妈的生日我知道”、“妈妈喜欢什么”、“赞美母亲的名言”、“我的妈妈”作文竞赛等系列活动,在学生广泛开展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体会、整理活动资料,使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灵活结合在一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植树节时,少先队开展设计护绿标语活动,我将这一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设计了《大自然,人类的母亲》系列活动,通过学生走访了解周围环境的污染现象,查询人类破坏地球的大量资料图片,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从而自觉争当环保小卫士。
三、与大自然融合。
“新课程标准”始终重视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大自然。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不能只盯住教材本身,应善于联系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发掘可为活动所用的各种因素,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大自然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好阵地,一年四季交替,万物变化,都会给我们的孩子创造研究的时机。大自然是我们永远都学不完的“大教材”,孕集着许许多多知识和奥秘,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都是学生用以探究的对象。假如这些探究只局限于课堂上,单凭标本、直观教具或课件演示是远远不够的,这样既会束缚学生探究的思维空间,又会造成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减弱。只有让孩子走出课堂,更多地到广阔的大自然去开展活动,去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理想素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如春暖花开,大地复苏,我带领学生亲近自然,寻找春天的脚步,感受春天的魅力。我抓住春天做文章,开展《我爱春天》系列活动,通过“找春天”、“赏春天”、“春天的美词美句美诗”、“春天的习俗”、“写春天”、 “我爱春天小报”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学会表达,学会想象,把综合实践活动和亲近自然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中快乐学习,主动探究,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 与地方资源融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资源的资源,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的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如我们马杭是有名的菊花之乡,种植菊花、培养菊花新品种、名贵品种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因此,我设计了《菊之韵》系列活动,带领学生参观菊花种植基地,了解菊花的种植知识、菊花的种类,引导学生欣赏菊花的美丽,指导学生写出一篇篇赞美菊花的美文,画出一幅幅菊花的图画体验当一名“菊乡人”的自豪与骄傲。
我们还可以利用地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我们有著名的旅游景点“春秋淹城”,为此,我们专门开展了“淹城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上网查阅、阅读书籍等多种途径获取了淹城的各方面资料,还组织学生游览淹城,观看大型史诗剧“梦回春秋”,亲身感受淹城浓郁的春秋文化。孩子们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淹城的历史、传说故事,而且还体验了春秋文化,真是收获多多!”
五、与信息技术相融合。
信息技术能力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力支持,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又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活动平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1、 帮助学生选择研究的主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选题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方向与质量。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由于受年龄及认知特点的限制,对很多探究的问题可能无法理解,导致无从下手而失去信心。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开发具有浓厚兴趣的课题具有重要意义。而信息技术具有动静结合、图文并茂、资料丰富的优势,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明确研究方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如在开展《菊之韵》”这一活动前,教师可利用网络收集一些相关的文本、图片、视频等,通过向学生演示,帮助学生了解菊花的相关知识,然后请同学们讨论交流,确定感兴趣的问题,如菊花的生长过程、菊花的品种,关于菊花的诗歌等。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主题,制订研究方案并组织实施。这样,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了解一些不很熟悉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新奇,然后再由学生讨论后确立研究的主题,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兴趣必然高涨。
2 帮助学生收集研究资料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收集资料的途径虽然很多,互联网上有着丰富的资料,而且不受时空的限制,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不仅能帮助学生收集资料,而且还能锻炼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
3、 促进交流讨论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可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掌握的信息以及自己的看法,与老师和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既可以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及时了解其他同学的研究情况,从而在交流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提高和修正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观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方式方法很多,一般可以通过E-mail、QQ群等形式,把课堂上没有充分讨论或来不及讨论的问题在QQ群中提出,让学生在这里充分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4、 展示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的展示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展示,可以更形象生动地展示研究过程。在教学实际中,一般可借助PowerPoint这一软件,将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方案、活动过程中的照片及视频、研究分析所获得的数据、活动的反思与总结等一一展示出来。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不仅仅局限于综合实践教材,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与多种因素巧妙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在融合中赋予综合实践活动蓬勃的生命力,在融合中挖掘综合实践活动多元的内涵,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2]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1版
[3] 王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语文学科整合初探 甘肃教育 2011(2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