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6 日中午,马杭中心小学成功举行了本学期第二次心理委员培训活动。此次培训聚焦于心理委员在校园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多重关键角色,旨在全面提升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进一步夯实校园心理健康防护基础。
本次培训着重强调了心理委员作为班级心理 “吹哨人” 的重要角色。所谓 “吹哨人”,即心理委员要时刻保持敏锐,密切留意班级同学的行为举止、情绪状态等细微变化。一旦察觉到有同学可能存在心理异常状况,比如长时间情绪低落、行为突然变得孤僻等,心理委员需迅速将这些情况反馈给学校心理老师,从而确保能够尽早介入,为同学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与帮助。培训中,通过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解释了 “吹哨人” 角色的内涵与操作要点,让心理委员们对这一关键职责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为切实提升心理委员工作的实效性,培训还针对 “班级心理晴雨表” 这一重要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了专项指导。“班级心理晴雨表” 涵盖同学们的情绪记录、班级整体氛围观察等板块,能够系统、直观地反映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在培训过程中,郑老师结合过往实际案例,生动地向心理委员们展示了如何从 “班级心理晴雨表” 的记录细节中敏锐捕捉潜在心理问题,以及怎样规范、准确地填写反馈信息,以保障校园心理预警机制的高效运转。
心理委员是校园心理健康网络的关键一环。此次培训不仅加深了心理委员对自身多重角色的理解,更通过对 “班级心理晴雨表” 的专业指导,为他们的工作赋能。未来,学校将持续完善 “学校 - 班级 - 心理委员” 三级联动的心理健康工作模式,全方位守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撰稿:郑琳 摄影:尤丹洁 审核:徐伟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