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浓浓,草长莺飞。4月8日上午,马杭中心小学中年级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围绕“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一语文要素”开展阅读教学研讨活动。
首先,郑丹平老师执教了老舍先生的经典文章《猫》。课堂上,郑老师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圈画词句,感受猫性格中的矛盾统一,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在朗读中品味情感。探秘写法环节是亮点,郑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老舍围绕“古怪”选矛盾点、列事例、用特殊句式连接的写作技巧,还通过迁移运用,让学生用此方法描述其他动物或人物,培养写作能力。
《白鹅》由何倩老师执教。何老师以"批注式深度阅读"为核心设计理念,通过“三读三批”的递进式学习,引导学生从内容理解、写法赏析到情感体会逐步深入。整堂课贯穿"独立批注—合作分享—文化浸润"的学习策略,实现语言建构与审美鉴赏的有机统一。4班的孩子们在何老师的专业引领下,在笑声和阅读中收获表达的快乐。
随后,备课组成员结合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点评,大家一致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堂扎实有效,都能以作家背景导入,激活文化认知;注重预习检测与整体感知,借助学习单梳理动物的特点;通过"圈画关键词句—批注写法—小组共读"的探究流程,体会对比、明贬实褒等写法;通过原文对比与情感思辨,领悟作者幽默语言下的喜爱之情,为中年级名家名篇的阅读教学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最后,沈斐主任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聚焦“以任务驱动实现读写共生”,向老师们阐释了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内涵。她指出:读写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学中,老师们可以通过创设“撰写推荐词”“设计朋友圈文案”等情境任务,融合阅读目标与表达目标,引导学生在阅读批注、创意写作等环节中实现读写能力共生发展。愿老师们带着研讨中的收获,以春景为引,继续在语文教育的征程上,开拓出更绚烂的教学天地。
(马杭中心小学供稿 摄影、供稿:张晓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