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王烨老师的《可视化方式助表达》一课,深刻感受到其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实践。
课程以帮小智规划常州五一出行这一真实情境导入,瞬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妙引出分析报告概念,让学生快速明确学习目标。活动探究环节极具匠心,将任务拆解为 “知天气”“选景点”“定美食” 三个子任务,层层递进。在 “知天气” 中,通过对比学生用条形图、折线图呈现的天气数据,引导学生理解可视化方式的合理选择;“选景点” 里,让学生学会筛选数据支撑结论;“定美食” 时,鼓励多样化呈现,使学生充分感知数据可视化在决策中的关键作用,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分享汇报环节,通过展示学生作品与多元评价,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拓展不同可视化方式,拓宽学生数字化创新视野。整节课紧密联系生活,注重实践与思维引导,不仅让学生掌握数据可视化技能,更培养了计算思维与数字化学习创新能力,为信息科技教学提供了优秀范例,令人受益匪浅。
陈晓笺老师《可视化方式助表达 —— 策划校园运动会》一课,深感其教学理念先进、环节设计精妙。
课程以校园运动会策划为真实情境,通过播放往届运动会视频、邀请学生参与筹备,迅速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激活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天气数据为切入点,对比表格与图表,直观展现可视化表达优势,引导学生经历 “可视化呈现数据 — 分析数据 — 得出结论” 的完整思维过程,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随后的活动探究环节,给予学生充分实践空间,让学生依据不同数据特点,自主选择可视化方式,在解决比赛项目、参赛选手等实际问题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培养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
课程结尾的 AI 制图拓展,更是紧跟时代步伐,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与无限可能。整节课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既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又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实现了 “做中学、用中学”,启发我在今后教学中创设更多真实情境,助力学生成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