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元基点,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发展人、提升人的身心、发展人的潜能、提升人的素质。因此生命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它的实施必须是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教育力量的共同参与。
一、提高教师素质
小学生命教育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实践课程,对教师有比较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良好的知识结构、熟练的教育技巧、深厚的文化功底、闪亮的人格魅力,这既是对教师的极大挑战,又是教师成长发展创新的机遇。那教师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素质来创造性地完成生命教育的使命呢?
1.教师必须建立先进的教育观念
生命教育需要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为了提升自身的生命教育理论素养,教师要广泛阅读一些生命教育论著,在阅读和学习中,仔细搜索,才能发现有关生命的真知灼见。只有将这些理念和理论熟谙于心,才能将其用于指导自己的生命教育实践。
2.应该加强教师生命意识,让其在教学中实施生命化教学方式
开展生命教育,教师必须拥有强烈的生命意识,拥有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之情,并能用丰富的生命实践去锻炼学生。目前生命教育在教育领域仍是一个新生事物,并没有现成的教师,因此加强教师的生命意识,开启教师生命情感,使其在重建和反思自己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的基础上,努力成为自觉创造教师生命的主体,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自我主体。
3.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生命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是提高生命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生命教育在我国的历史还很短,它的研究需要理论的指引,更需要教师们在实践中探寻、思考、验证、丰富、发展及至提升。
二、整合生命教育的内容
在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必须考量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原则,发展适合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内容。笔者认为加强小学生命教育的途径
生命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元基点,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发展人、提升人的身心、发展人的潜能、提升人的素质。因此生命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它的实施必须是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教育力量的共同参与。
一、提高教师素质
小学生命教育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实践课程,对教师有比较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良好的知识结构、熟练的教育技巧、深厚的文化功底、闪亮的人格魅力,这既是对教师的极大挑战,又是教师成长发展创新的机遇。那教师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素质来创造性地完成生命教育的使命呢?
1.教师必须建立先进的教育观念
生命教育需要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为了提升自身的生命教育理论素养,教师要广泛阅读一些生命教育论著,在阅读和学习中,仔细搜索,才能发现有关生命的真知灼见。只有将这些理念和理论熟谙于心,才能将其用于指导自己的生命教育实践。
2.应该加强教师生命意识,让其在教学中实施生命化教学方式
开展生命教育,教师必须拥有强烈的生命意识,拥有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之情,并能用丰富的生命实践去锻炼学生。目前生命教育在教育领域仍是一个新生事物,并没有现成的教师,因此加强教师的生命意识,开启教师生命情感,使其在重建和反思自己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的基础上,努力成为自觉创造教师生命的主体,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自我主体。
3.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生命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是提高生命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生命教育在我国的历史还很短,它的研究需要理论的指引,更需要教师们在实践中探寻、思考、验证、丰富、发展及至提升。
二、整合生命教育的内容
在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必须考量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原则,发展适合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内容。笔者认为小学生命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死亡教育;2.认识生命;3.敬畏生命;4.珍惜生命;5.欣赏生命;6.开发生命。
三、优化生命教育的途径
生命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提升和对灵魂的塑造,引导他们追求高尚的品德,主张教育要关注人的生命、生活、尊重人的生命,引导学生学会去理解生命、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实现生命价值。因此,生命教育不仅仅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死的知识、技能,而应当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生命教育的实施不仅仅是在课堂上,通过一些课程进行,还应有其他的许多途径及方法。
1.以生命教育课为主体,在其他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
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最直接、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生命教育有其自身的学科规律,生命的知识、生命安全的技能、生命存在的智慧是可以传授与演习的,有着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应独立成为一门学科。要像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一样,每周安排一至两节课,课程的设置、课时的安排应纳入《教学大纲》要求,各学校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开足课时。配备专职教师授课,通过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取系统的生命教育知识。
2.开展各项有关生命教育的活动
课外活动、专题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把它们开辟出来实施生命教育,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们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且不受时空的拘束。
四、家庭与社区共同参与
学校是生命教育的主体,在学校里老师给学生讲授生命教育知识,引领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但生命是整体的、完整的,生命教育事实上不能只限于校内,家庭和社会则是重要的实践场所,人的生命诞生于家庭,在家庭里,学生可以感受父母的照料与呵护,感受亲情,感受温暖,也感知生命是由孕育、出生、成长、老化、死亡的一个连续性过程,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可贵。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每一个人都要在这所学校里接受教育,学生在学校接受生命教育的间接知识,也必须在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的直接知识,在这里感受人间冷暖,了解生活百态,体会生活疾苦,体认生命脆弱与博大。所以要提升生命教育的质量,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青少年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与天地人之间建立美好的共融共在关系。
生命教育是一门新兴的教育课程,如何实施生命教育,以达到帮助小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目的;创设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让小学生在生命教育中茁壮成长,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主要提出了在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内容、途径和对教师素质方面的要求等。但由于笔者才疏学浅,本文只是对小学生命教育作了初步的思考,对许多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笔者期待通过本文,生命教育能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能通过生命教育唤醒一代又一代学生的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发展,使他们充满生命的活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