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虞丽华老师论文《浅谈少先队工作中的榜样教育》获常州市二等奖
发布时间:2017-11-0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虞丽华

浅谈少先队工作中的榜样教育

摘要:少先队的榜样教育是青少年德育教育必不了可少的部分,是少先队根本任务具体落实的有效路径。榜样教育能帮助青少年确立最初的生活指向,给他们以奋进的力量和成长的动力。少先队要教育少年儿童学习先锋的榜样,引导少年儿童学习先锋榜样的组织,这是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使命和基本方法。也可以说,衡量少先队工作的成败得失,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榜样教育的成败得失。

关健词:榜样教育   少先队工作   

榜样教育法,是借助于影视,文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形象,以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向队员施加德育影响的一种德育方法。事实上,榜样教育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少先队学习的榜样有革命先烈、英雄、模范、先进工作者、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企业家、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等。凡是在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站在前面的人,都应该是少年儿童学习模仿的榜样。

一、少先队工作中关干榜样教育的认识

只有充分尊重少年儿童在少先队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研究和把握少年儿童的心理意识和认知发展,充分了解在当代时代特征下少年儿童对于榜样教育的认同感,才能有效实现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中思想意识层面的引导,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教育优势,推进儿童政治社会化。

(一)少年儿童对于榜样认同的调查分析

少先队工作榜样教育的有效开展,必须针对少年儿童的情感认知规律,尊重其主体地位,结合时代特征,才能增强榜样的认同感,从而形成感召力。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同学及同龄人在少年儿童的榜样中位居第一 (26.0%),除此之外还有:歌星、父母、老师、影星、英雄、体育明星、政治军事人物、文学家法术家/思想家等。与以往大家共学一个榜样相比,当今社会正处于急剧变迁、多元并存的过程之中。除了榜样的多样化需求和多元选择外,当代少年儿童心中的榜样日益趋向偶像化,偶像与榜样是有区别的。榜样是号召人们去学习、效仿的由社会或他人向个体提供的人格形象,而偶像是个体自主选择、自主认同的人格形象。调查发现,少年儿童选择榜样主要来自教材影响(48.0%),其次是老师(29.0%)。而少年儿童的偶像选择主要是受媒体的影响(573%)。

(二)榜样教育的多元化、自主性、参与性、实践性、真实性以及时代媒介的应用

从上述调查分析中不难发现,当代少年儿童对于榜样教育的可接受性极具时代特征。多元化的社会格局中少年儿童有了多样化的榜样选择。同学、同龄人作为榜样的对象反映了榜样形象的选择真实可信、可亲可近以及鲜活丰满,使得榜样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容易被少年儿童接受和模仿,而榜样教育中人“自我”的存在至关重要。要想激发学习榜样,争做榜样的热情,就要通过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实现自我选择与自我反思,从而达到榜样教育的预期目的。同时,少先队组织开展榜样教育活动时不要回避榜样与偶像的相互融合趋向,应注意尊重与引导少年儿童自发自觉的学习愿望,调动他们自觉、自愿寻找榜样并向榜样学习的热情。少先队工作中的榜样教育应充分运用多种载体,将有意义的榜样教育活动开展得更有意思。

二、引导少年儿童学习先锋榜样

引导少年儿童学习先锋榜样,充分体现了党建立少先队组织的目的和宗旨。

1953 年 8 月 21 日,团中央作出《关于“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说明》,对于“先锋”和少先队的榜样教育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先锋”是开辟道路的人,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走在前面的人。人类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许多的人民英雄,他们为了追求和争取人类的自由幸福,勇敢地、不怕困难地进行了巨大的创造劳动,开辟了人类前进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为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道路,他们是最伟大的共产主义先锋。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领导我国人民获取了解放,建设着新生活,他们也是伟大的共产主义先锋。少先队工作的行动载体之榜样教育,是以先锋带头为模式的示范教育,是潜移默化引导少先队员形成健康成长的思想意识的有效路径和方式,是党的事业后备力量的传导与实现。

少先队定性为学习先锋榜样的组织,充分体现了对少年儿童学习与成长规律的认识和尊重。无论是悠久的文化传统,还是丰富的革命实践,都使人们形成一个共识,即儿童是喜欢并且善于模仿的,所以,学习先锋榜样是儿童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儿童的榜样教育依据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般从三年级至五年级起,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飞跃或是质变。在少年期的思维中,逻辑抽象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心理学的发现告诉我们,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形象的教育,而生动形象的榜样教育对于 14 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是最为适宜的。中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性的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

(一) 根据少先队员的年龄特点,面开展各项有意义少先队活动。

把握好少先队工作的根本任务,要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总体目标入手,从少先队员的年龄特点出发,全面开展各项有意义有意思的少先队活动。少先队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从基本层面和思想层面提出的,这两个层面的本质都是思想意识层面的问题,即如何培养可靠接班人,如何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如何把党、团、队组织意识和教育内容有效衔接,为其一生的政治信仰打下坚实的基础。榜样教育是指利用榜样对少先队员进行教育,使少先队员形成榜样具有的优秀品格和道德情感的一种工作方法。“观察—模仿—强化”是榜样教育的心理机制,人们首先观察和模仿自己心中的榜样,其高尚品格和模范行为令人给予积极的肯定、赞许、鼓励或奖励,使其行为不断趋于标准和模范。学先锋、找榜样、争当“四好少年”的榜样教育是推动少先队根本任务具体落实的有效路径。榜样教育在内容上,要按照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经历、创设模仿情境,引导队员模仿榜样的行为,经过行为模仿,榜样的优秀品德就会在少先队员的身上逐渐形成。在形式上,要通过艺术、时尚、情感、文化艺术等载体,借助电视、网络等多媒体渠道和家长、老师等影响因素,开展寻访、体验、交流等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活动,将榜样的事迹材料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形象化、生动化;深人分析和讲解榜样的事迹材料,引导队员将自己的行为和英模的行为做比较,找差距;帮助队员学会用正确的道德观评价榜样,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榜样教育是少先队积极推进儿童政治社会化的行动载体

少先队开展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教育需要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和理论做指导。儿童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增强少年儿童的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少先队的政治、儿童和组织属性决定了少先队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对少先队员的政治观念、政治意识、政治情感的教育和培养,党和社会主义事业长久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少先队的组织使命。少先队组织以针对少年儿童情感为主的认同模式的榜样教育法,以学先锋、找榜样、争当“四好少年”为具体行动载体,通过少先队活动的项目运作,为少先队员树立了优秀榜样,通过正面教育培养积极、健康和优秀的情感品质,使其从具体生动、鲜活丰满并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先锋形象中感受和领会榜样的内涵,从内心深处产生崇敬、热爱,追寻、激励和效仿,从而增强少先队员的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是少先队组织积极推进儿童政治社会化的行动载体。

三、少先队榜样教育的启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少年儿童来说,先进的榜样更是不可缺少的营养和路标。60 年来,少先队榜样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过深刻的教训,需要认真总结和反思。

1. 科学性

科学性是少先队榜样教育的第一原则。所谓科学性,首先要适合少年儿童身心尤其是认知发展的特点,其次要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和儿童教育的原则,再次要遵守《儿童权利公约》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儿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未成年人具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他们应当受到优先保护和特殊保护,这些法律精劳动体验,叙说割趣;亲近动物,叙说养趣。

2. 导向性

榜样教育就是导向的教育。因此,要根据少年儿童成长的需要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少先队教育的目标,并将其和谐地结合起来,以此来确立少先队榜样教育的导向。例如,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尊重普通劳动者并向他们学习,要养成高尚道德和良好习惯,要学会珍爱生命提高抗挫折能力,等等。

3. 形象性

形象性是科学性的体现,即尊重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树立的榜样务必要形象、直观、具体。回顾 60 年来的少先队榜样教育会发现,凡是形象鲜明、细节真实、故事生动的榜样,就会被儿童喜爱和模仿 ;凡是成人化、概念化的榜样,儿童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信息化时代为榜样事迹的传播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同样具有淹没某些榜样事迹的危险。因此,是否形象鲜明、细节真实、故事生动,几乎成为决定儿童榜样生命力的关键。儿童的认知具有由近及远的特点,身边的榜样往往更加形象、直观、具体、可信,因而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所以,要特别重视发现和树立儿童身边的榜样,这也是提高榜样教育形象性的重要方法。

4. 参与性

现代儿童教育的一个重大进步,就是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充分提供儿童参与的机会。这样的原则不仅适合少先队榜样教育,也是少先队组织既有的组织教育特征,因为少先队组织的唯一主人就是少先队员。所以,在榜样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发现榜样总结榜样,还是传播榜样事迹学习榜样精神,都需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人作用。实践证明,儿童的主人地位越高——认同度高并且自主性强,榜样教育的效果越好。

综上所述,少先队组织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地将榜样教育在构建团队一体化的分层教育模式中的具体应用,就是少先队深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落实其根本任务的行动载体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陆昊同志在2012年度全国少先队辅导员大规模远程培训上的讲话

[z]罗梅同志在全国少工委六届三次全委会上的讲话

[3]陆士祯,蔡鲁南.学习总书记讲话,落实根本任务.辅导员,2012

[4]陆士祯,王剑英.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及价值追求.中国德育,2012(4)

[sl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少年儿童偶像和榜样研究的20个发现.少先队研究,2012(3)

[0]岳晓东.论偶像—榜样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04(9)

[vJ冀先礼.当前我国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困境、成因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6(17)

I8]郑磊.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反思与重构.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11)

虞丽华 市级二等奖《浅谈少先队工作中的教育榜样》.JPG.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