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20250521教研活动学习心得—邱云
发布时间:2025-05-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邱云

5月21日上午,武进区沈小伟名教师工作室第二次教研活动在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以“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为主题,由张小柳和邱一辉老师分别执教四下第七单元《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根据规律进行预测》,收获颇丰。

一、以数据为纽带,构建跨学科学习情境

两节课围绕“数据”主题,巧妙融合气候谚语、图表绘制等跨学科知识,体现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注重学科实践,强化课程协同”的理念。如在《发现数据中的规律》一课中,张老师以“燕子低飞渣渣叫,蚂蚁搬家山戴帽”等气候谚语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语文积累中观察自然现象,再通过数学图表分析东非大草原气候数据,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据探究的驱动力。这种跨学科设计不仅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更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是连接多领域的通用语言,培养了“数据意识”这一核心素养。

二、以探究为路径,培养计算思维与创新能力

两节课均以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探究,符合“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课程要求。在《发现数据中的规律》中,张老师通过“如何证明气候谚语的科学性”、“动物迁徙与气候数据的关系”等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现象—大胆假设—反复验证—得出规律”的完整探究流程,并借助色阶标注工具进行数据可视化表达。而邱老师的《根据规律进行预测》则通过“职业体验”任务,让学生在生成图表、分析规律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建立预测模型(如教练选择运动员),并引入AI工具优化预测,初步渗透“数据模型”与“大数据”概念。这种从“发现规律”到“应用规律”的递进式探究,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结构化思维和数字化创新能力。

整体来看,两节课均以新课标为指引,通过跨学科情境、探究式学习和技术工具应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意识和计算思维。如果能在分层教学、评价设计上进一步优化,将更充分展现信息科技课程“以数据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以创新为导向”的育人价值。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