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我参加了“沿江七市(区)”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聆听了三节信息课,颇受启发。
第一节课是来自常熟的陈洁老师带来的六年级《智能植物管家》,通过类比生活实例,分析智能喷水装置的原理,帮助学生认识控制系统,了解输入——计算——输出三大基本环节,教学中利用流程图等方式描述算法,并用程序进行验证。优化环节则对智能植物管家进行升级,在湿度传感器的基础上灵活加入温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本节课中,利用scratch程序模拟硬件装置是一大亮点,为硬件课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第二节课是来自丹阳的袁军辉老师带来的三年级《开展在线协作学习》,以数字人李白贯穿课程堂,通过“数字李白”我对话——“走进李白”我参与——“宣传李白”我能行三个环节层层递进,这不仅是一节信息科技课,同时也是跨学科的语文课。本节课中,袁老师对学生表现丰富的反馈令我受益匪浅,不仅有点评,更有鼓励。但在使用数字人进行交流时,数字人(AI)的回答其实并不全面,还需提醒学生辨证看待。
第三节课是来自江阴的朱聿铭老师带来的四年级《大数据与生活》,通过梳理四下第七单元的整体脉络引出本节课,结合一段交通视频化繁为简,清晰地呈现大数据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朱老师运用scratch小程序模拟了智能推送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使用AI,训练豆包,体现大数据的应用。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复杂的,对于教师来说讲解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朱老师能够把握课程脉络,理论与实践结合,具有一定创新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