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中小学教学沈小伟名教师工作室第四次教研活动在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举行。通过两节研讨课《过程与控制的三个环节》、《用流程图描述算法》,让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策略、学生素养培养等方面都有了深刻感悟。
沈老师的《过程与控制的三个环节》围绕“计算、输入、输出”三个环节展开,以空调使用、微波炉加热、高铁购票等生活场景为载体,将抽象的信息科技概念具象化。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过程与控制”的逻辑,体会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谢老师的《用流程图描述算法》以智能音箱唤醒、智能声控灯、自动售货机等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自然语言描述过渡到流程图绘制,让“算法”这一核心概念在生活场景中落地。这两节课程的内容选择都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让学生明白信息科技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实用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在《过程与控制的三个环节》中,教师设计了“壁挂式空调演示动画”“微波炉运行与控制动画演示”“拼接程序环节”“高铁购票流程”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小组协作中感知“计算、输入、输出”各环节的作用。《用流程图描述算法》则通过“流程图符号辨认测试”“智能声控灯算法流程图仿照绘制”“用自然语言描述自动售货机售货过程”“绘制自动售货机流程图”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流程图的符号含义与绘制逻辑。这种“做中学”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局限,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知识,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度。
《过程与控制的三个环节》遵循了“体验—分析—总结—应用”的思维路径,从感知生活现象到提炼技术环节,再到应用环节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分层引导的方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助力学生实现从直观感知到抽象思维的跨越。从“说一说”自然语言描述,到“画一画”流程图绘制,再到“评一评”作品交流,教师在《用流程图描述算法》中搭建了清晰的思维进阶阶梯。
这两节课程都聚焦于计算思维的培养。《过程与控制的三个环节》让学生学会拆解任务、分析环节,培养逻辑思维与问题分解能力;《用流程图描述算法》则通过流程图工具,锻炼学生的逻辑表达与算法设计能力。在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它们都做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最终落脚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学生适应数字化时代奠定了基础。
这两节信息科技课为我们呈现了优质课堂的样态:以生活情境为锚点,以互动体验为路径,以素养培养为目标。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探索这样的教学模式,让信息科技课堂成为学生探索数字世界、发展核心素养的沃土,助力他们成长为具备数字竞争力的新时代学习者。
研讨课结束,沈老师还为我们做了题为《新课标 新教材 新课题 小学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践路径》的讲座,不仅给我们使用技术辅助备课指明了方向,还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实用性很强的小工具,真可谓收获颇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