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课堂,跨学科融合启新思。10月13日下午,四年级语文老师齐聚一堂,开展一场聚焦“当语文记录遇见科学探究”为主题的沙龙交流。
会议伊始,张春燕老师点明本次沙龙旨在围绕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日记》的习作教学,共同探讨如何通过跨学科融合解决学生写作中“无内容可写”和“记录笼统”的难题,而跨学科教学能为习作教学打开新思路,让观察更有深度,表达更具创意。
第一环节:观点分享——跨学科实践的“小妙招”
在本环节,多位老师分享了各自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经验:
1.科学+语文:管敏老师分享了将科学工具与文字记录结合的方法。她指导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绿豆芽的细微绒毛,并用尺子精确测量生长高度。这种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日记的细节,使观察记录更为科学、精准。
2.美术+语文:李维老师展示了“图文结合”的教学案例。通过引导学生先将绿豆芽的生长过程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再为图画配以文字说明,有效降低了写作困难学生的入门门槛,让观察日记变得生动直观,富有趣味性。
3.数学+语文:徐士涛老师介绍了利用数学表格记录观察数据的方法。他指导学生设计观察表格,系统记录植物生长的高度、叶片数量等数据。这一做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梳理能力,还帮助他们养成了有条理、重证据的表达习惯。
第二环节:互动研讨——破解跨学科教学的“困惑点”
在自由讨论中,老师们聚焦于跨学科实践中的常见难题,并共同探讨了解决方案。第一,明确了所有学科的活动均为习作服务,在活动后,教师需及时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细节、数据等进行提炼,并有效地转化为文字;第二,为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图文结合”等简单任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多学科融合”的挑战性任务,实现差异化教学;第三,充分利用家庭常见物品,如用饮料瓶做种植容器,用旧鞋盒制作观察盒,简化材料准备流程,提高可行性。
第三环节:总结梳理——提炼核心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分享与讨论,本次沙龙总结出《观察日记》跨学科教学的三个核心策略:
1.学科联动找支点:主动寻找与科学课的观察方法、美术课的直观记录、数学课的逻辑梳理等学科的契合点,实现跨学科的“自然融合”而非“生硬拼接”。
2.学生主体搭阶梯:依据学生的观察与写作能力,设计由易到难的阶梯式任务序列(如图文结合→数据记录→融入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表达。
3.成果交流促提升:定期举办“观察日记分享会”,鼓励学生展示图文日记、表格日记、手工模型等多元成果,以此激发积极性,并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
最后,沈斐校长作总结发言,跨学科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调整与优化。并鼓励大家将本次沙龙提炼出的策略应用于日常教学,让跨学科真正为习作教学 “赋能”,让学生爱上观察、爱上写作!
(撰稿:魏苏丽 摄影:魏苏丽 审核:张春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