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宗旨
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呼应新课标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本届“南田杯”教学月活动以“耦合·共生”为核心视角,通过“出圈·破圈·拓圈·融圈”的递进式活动设计,为青年教师搭建技能亮相的舞台,为成熟教师提供理念淬炼的平台,为备课组打造风采展示的窗口,全面提升教师在跨学科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文化氛围。
二、研究主题
耦合·共生——跨学科主题学习驱动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三、活动时间
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如下:
赛前培训阶段:第8至11周
正式比赛阶段:第12至14周
赛后总结阶段:第15周至学期末
四、活动内容
赛前培训阶段
项目一:板书设计与书写
培训时间:第8周(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参加人员:40周岁以下教师(含40周岁)
负责人:杨鹂(英语学科),吴旻(其他学科)
项目二:技术辅助教学培训
培训时间:第9周(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参加人员:40周岁以下教师(含40周岁)
负责人:信息中心沈小伟
项目三:教学设计论证
培训时间:第10周(各学科备课组活动时间)
参加人员:各学科组全体老师
负责人:学科主任、备课组长
项目四:课堂教学观摩研讨
培训时间:第11周
参加人员:校长室成员、学科主任、备课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具体参加人员另行通知)
负责人:课程中心白舜华
正式比赛阶段
项目一:出圈·成长与亮相
比赛时间:第12周
参加人员:5年以内、教龄不足10年的新进教师(含5年)
活动内容:参加人员根据提前给定的内容片段自主准备15分钟微课展示,要求在展示过程中进行即时的板书书写和AI新技术的使用,展示结束后由评委自主提问,参赛人员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理念、活动设计、反思进阶等方面现场答辩。
评分维度:微课展示(50分)、板书设计(20分)、技术使用(20分)、反思答辩(10分)
参赛说明:已获得执教学科教学类比赛区一等奖及以上的教师可不参加。
项目二:破圈·历练与引领
比赛时间:第13周
参加人员:5年以上、40周岁以下教师(含40周岁)
活动内容:上课内容不限,但要关联一至两个学科,关联学科视教学内容确定,参赛教师自主选择本学期教材内容,以“耦合·共生”为核心视角,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课例设计,教学设计提前上交,第一周周五确定进入第二轮上课教师名单,按各学科10%左右的比例筛选,第二周后半周进行课例观摩。授课结束后,执教老师围绕“探·耦合”进行现场沙龙,评委主持并点评。
评分维度:第一轮教学设计评比(100分)、第二轮课堂教学展示(80分)+沙龙研讨(20分)
参赛说明:执教学科教学类比赛通过区级初选参加市赛的教师可不参加。
项目三:拓圈·风采与凝聚
比赛时间:第14周
参加人员:各学科备课组(语文按低中高3个组别参赛、数学按低高两个组别参赛,综劳道心、艺体科信各按1个组别参赛)
活动内容:各备课组围绕活动总主题 “跨学科主题学习驱动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自选切入点形成子主题,并选择情景演绎、“圆桌π对”等创新形式进行5分钟限时团队风采展示。以“圆桌π对”为例,以圆桌讨论的形式,围绕子主题进行深度思辨,团队成员可扮演不同角色,如“学科坚守者”“融合创新派”“学生代言人”等,阐述观点,相互质疑,寻求共识,呈现对“耦合”内涵的多元理解与实践路径的探索。每个组别至少3人参与展示,展示结束后,评委点评。
评分维度:主题阐释(30分)、内容设计(30分)、形式创新(20分)、团队协作(20分)
参赛说明:近三年获区级及以上“优秀备课组”称号的可不参加。
赛后总结阶段
活动时间:第15周至学期末
活动内容:总结与表彰。课程中心发布评比结果和比赛综述,学期末校务会议进行“南田杯”教学效益月活动颁奖。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2025年10月21日
附参赛教师名单:
5年以内、教龄不足10年的新进教师(含5年):
语文(15人):巢莹、谢梦斐、朱婷、杨琳、何倩、魏苏丽、任文雨、陶涵棫、钱泽宝、李佳、芮楠、盛安琪、刘夏颖、潘欣怡、王云
数学(9人):蔡忆茹、崔妍、庄菡、何春勤、王文清、徐琰、李何淼、谭晓丽、杨霜
英语(2人):王梦君、黄滢
小学科(4人):李飞、徐嘉聪、郑琳、吴鑫宇
5年以上、40周岁以下教师(含40周岁):
语文(12人):许颖、吴旻、郑丹平、尤丹洁、汪潮、朱君怡、陈松兰、徐峥(小)、周梦珂、黄盼盼、张恬烨、徐士涛
数学(5人):盛小玉、虞丽华、贾婷艳、曹丹、徐超
英语(7人):郑丽虹、曹芳、魏菲、徐莹、高漉霏、马慜晖、吴珊
小学科(6人):马璟、陈烁、徐汝斐、沈云霞、须逸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