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20251023教研活动学习心得-陈美丝
发布时间:2025-10-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美丝

武进区中小学教学沈小伟名教师工作室第五次教研活动在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分校举行。通过两节研讨课《顺序结构》、《导航的秘密——探秘分支结构》,让我对信息科技五年级的程序结构教学逻辑与学习方法有了深刻的感悟。

王老师的《顺序结构》课堂上,教学从社会实践情境切入,以“前往淹城春秋乐园”的导航需求为线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导航体验过渡到对顺序结构的认知。学生先是在“百度地图导航”中查询路线,用自然语言描述经过的路段,进而将其转化为顺序结构的流程图,最后在编程实践中实现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行驶程序。这种“生活情境—自然语言—流程图—编程实现”的递进式教学,让我明白顺序结构的学习要扎根于生活实际,通过层层转化,帮助学生理解“按照顺序执行,每个步骤只执行一次”的核心特点。

常老师的“分支结构”课程,同样以生活问题为导向,从“校车遇到红灯是否要停车等待”的单分支决策,延伸到“回学校的路上,校车遇到拥堵时导航路线选择”的双分支判断。教学中通过流程图直观呈现“如果—那么—否则”的逻辑,再让学生在编程中实践分支结构的应用。这让我意识到,分支结构的学习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思维,教会他们如何在不同条件下做出选择并执行相应操作。

对比这两节课,我发现在程序结构的教学中,有着共通的优秀策略:一是情境化导入,将抽象的程序结构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社会实践结合,如导航、遇红灯停车等待、堵车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可视化呈现,利用流程图作为桥梁,帮助学生将自然语言的逻辑转化为直观的图形,降低了抽象思维的难度;三是实践化巩固,通过编程实验、作品创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结构概念的理解,实现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信息科技的学习不仅是掌握编程技巧,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将教材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善于用流程图梳理思维,在编程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结构思维,提升信息素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