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沈小伟名教师工作室第五次教研活动在星河实验分校顺利举办。本次活动十分耐人回味,两位老师的课堂丰富充实而又不失趣味,对于我的教师专业发展也给予了许多可参考的宝贵经验。不仅如此,教师之间的探讨交流,内容真实有深度,体现了每一位教师的深度思考与反思。我认为正是得益于这种有深度,有思考的活动的举办,教师们才能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得到进步和成长。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大环节。第一环节我们倾听了王景和常宇两位老师带来的精彩课堂呈现。两位老师采用了大单元教学的模式,将两节课堂前后串联在一起,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连贯性。下面我会进行细致分享。
首先是王老师的第一课《顺序结构》,这是编程学习中的必经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是重中之重。王老师教学功底扎实,课堂教学目标紧抓新课标,不仅对于知识的讲授得心应手,也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课堂导入都从我们身边的情景入手,符合生活实际。而且从自然语言到流程图再到编程实现的流程,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王老师的教学评价也是贯穿课堂,即使通过多元的评价形式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堂的最后,王老师通过一个开放性问题,既引发学生去思考,也为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
然后是常宇老师的《分支结构》,情境紧接着王老师的秋游大背景,既顺滑衔接了上节课的内容,又从生活中的实际抽象出背后的分支结构逻辑,帮助学生从具体走向抽象。同样他也采用了由自然语言描述到流程图再到编程实现的授课逻辑。不仅如此,常老师对于较难的知识点也会加以着重讲解,并进行演示实操,大大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但考虑到不同学生对于难易的接受程度不同,能够进行分层任务就更好了。最后,常老师也没有局限于书本,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进行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通,并通过问卷星形式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做出检验。整节课逻辑贯通,富有挑战又不失思考,给予了我许多可参考的经验和成长。
最后,由各组代表进行简评发言。老师们都能犀利的发现课堂中的闪光点,同时也进行了自己的思考,提出了许多可以持续改进打磨的宝贵建议。正是得益于工作室这种良性的学习和研讨氛围,我们才能在其中不断得到成长,将这些宝贵经验更好融入日常教学中去,成为一名不断发展进步的成熟教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