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20251023教研活动学习心得-祝苏兰
发布时间:2025-10-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祝苏兰

上周先后聆听了了两节五年级新教材的优秀展示课,分别是王景老师2.1 顺序结构》与常宇老师《2.2 导航的秘密 —— 探秘分支结构》两节课。两课同属 “算法的基本控制结构” 单元,以 “导航” 为核心情境串联,层层递进、逻辑连贯,既贴合五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又深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优质信息科技课的鲜明特质。

两节课均以 “生活化情境” 破题,降低抽象知识理解门槛。王景老师从 “学校到常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导航路线” 切入,引导学生用自然语言记录道路顺序,再通过 “能否瞬移到目的地” 的追问,让 “顺序结构有序性” 的特点自然凸显;常宇老师则聚焦 “导航返程” 场景,以 “遇红灯”“前方拥堵” 等真实状况为载体,用 “如果…… 那么……”“如果…… 那么…… 否则……” 的句式,让学生直观感知单分支与双分支结构的差异,实现 “从生活经验到学科知识” 的顺畅过渡。

在知识建构环节,两节课均遵循 “具象 — 半抽象 — 抽象” 的路径,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王景老师先让学生用自然语言描述路线,再引导绘制含 “开始 — 步骤 — 结束” 的流程图,最后通过 Scratch 编程实现 “小车行驶路线”,逐步强化 “顺序结构完整性” 的认知;常宇老师则通过 “画流程图”“小组拼图贴流程图” 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判断框的使用,再借助 Scratch 编程将 “导航判断拥堵” 的逻辑转化为可运行程序,还鼓励学生添加 “语音提示”,培养数字化创新能力。

两节课也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王景老师通过 “路线合理性思考” 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常宇老师让学生观察智能设备中的分支结构,强化信息意识与知识迁移能力。不过,王景老师的课在 “生活实例拓展” 环节可更充分,让学生多列举不同场景的顺序结构;常宇老师的编程环节可给基础薄弱学生更细致的步骤指引,降低操作难度。

整体来看,两节课以 “导航” 为线索,串联起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既让学生掌握了算法控制结构的核心知识,又培养了用结构化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单元后续 “循环结构” 的学习奠定了扎实基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