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在星河分校观摩了王景和常宇两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本以为两节课会基于教材案例展开,却惊喜地看到两位老师基于真实问题设置了关联性情境,将知识点有机融入,项目式地展开教学。
王景老师以前往淹城动物园路线为情境,引出课题;设置认识顺序结构、使用顺序结构、感受顺序结构、生活中的顺序结构四大环节,让学生分别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编程软件感知顺序结构的特征,循序渐进,整体很流畅。一点建议是,引入部分由导航直接揭示课题,略显生硬,可以在查询路线后学生的交流中自然引出顺序结构。
常宇老师紧接着王老师的课堂,以回程途中可能遇到堵车问题切换路线为情境,引出课题;教学中采用先用自然语言说一说,再用流程图画一画,最后编写程序的方式,从单分支结构入手,由浅入深过渡到双分支结构,层次清晰有递进。教学资源上,王老师还利用AI制作了视频,创作了儿歌,很有意思。一点建议是,学生在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时,出现这样的描述方式:“如果回答是……如果回答不是……”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用“如果……那么……否则……”来进行表述,更体现程序的逻辑性。
两节课中,两位老师均采用由自然语言过渡到流程图,再过渡到编程语言,逐步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点。有一点疑问是,编程中的控件,例如坐标是否需要拓展讲解?另外,两位老师均采用drawio半成品,让学生拖一拖,节省流程图绘制的时间,应用巧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