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下午,马小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教研活动如期开展,全体语文教师满怀激情,齐聚一堂,用学习的心态,对工作负责的态度积极投入到教学研讨活动中。
本次教研组活动由吴敏菊老师执教《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吴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基本功扎实,教学风格独特,能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精彩演绎,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老师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教学
1、积累导入,让学生展示——生疑。由学生自己朗诵有关柳树的诗篇引入课文,在初步感知柳树形象的时候导出“青海高原一株柳”,这样一个“神奇、望而生畏”的柳树与我们刚刚所描述的常见的柳树是如此的不同,学生的兴趣就会被调起来。
2、词语引路,正读音、理思路。进入课文学习的环节之后,作为第一课时我们首先得解决字词,但高年级不能等同于中低年级,我于是就设计了三组词语,这样既解决了字词的问题也解决了文章的脉络。这样一个清晰的文章主题就出来了。
3、自主合作,让学生“参与——生成”。《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比如在引导学生这株柳生长的环境时,就要求学生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写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时,我尊重学生自己的体验、感悟和理解,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没有完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学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我会尊重,略加点拨。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会逐步对课文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4、注重朗读。让学生会读——内化。有人说,高年级的课堂,应静下心来,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在教学地时候,我努力给更多学生当众朗读的机会,运用了默读、引读的方式使学生能沉下心来细细品读文本,这切实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堂课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认真听讲,主动交流,热烈发言,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气氛活跃。
课后教研组进行了集体研讨,研讨氛围浓厚,大家对吴老师的这节教学示范课给予了高度评价。最后方燕主任总结:课堂上精彩纷呈,无论是字词在语境中的品读教学,或是各种朗读方式的指导,亦或概括能力的锤炼,还是大量资料信息的呈现处理,以及课内与生活的对接整合,无处不闪现老师智慧的火花。吴老师的这节课堪称高年级语文第一教时的范本。值得我们学习!
(撰稿:吴敏菊 摄影:沈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