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7年10月21日 | 地点 | 马小五4班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11人 | 实到人数 | 11人 | |
主持人 | 邵晓玲、徐惠英 | 活动 形式 | 教研课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以教研课为依托,研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阅读习惯,涵养品格发展。 | |||||||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
1、张晓丹老师执教《艾滋病小斗士》第一课时 2、执教老师说课 3、听课老师评课 4、邵晓玲、徐慧英两位老师主评 5、中层领导金玉主人总结 | |||||||
评
价 | 此次研讨活动十分成功,科研的热情高涨,执教老师热情洋溢,听课老师畅所欲言,坐镇领导高屋建瓴,整个活动让在座每位课题组组员受益匪浅。 |
填表人 邵晓玲
五年级语文 教研组 10 月份教研活动通知
研讨主题 | 关注阅读习惯,涵养品格发展 | ||
研讨时间 | 第九周二(10.24)下午第2节课 | ||
研讨地点 | 马杭中心小学五(4)班 | ||
执教者 | 张晓丹 | 执教内容 | 《艾滋病小斗士》第一课时 |
参加人员 | 全体五年级语文教师 |
10月份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17-10-25 点击:15 来源:原创 作者:邵晓玲
10月24日下午,马小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教研活动如期开展,全体语文教师满怀激情,齐聚一堂,用学习的心态,对工作负责的态度积极投入到教学研讨活动中。
首先有张晓丹老师执教《艾滋病小斗士》第一课时。张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基本功扎实,教学风格独特,能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精彩演绎,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课上,张老师设计巧妙,组织有序,目标明确,紧紧围绕文本内容和中心,通过寻找表示时间节点的词语来理清文章脉络,抓住关键字词来概括段意,勾画重要语句来突破课文重难点,完美达到了长文短教的目的。课堂细腻自然,以情感人,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也很到位,每一个环节细致周到。她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激荡着学生的心灵,步步深入、扎扎实实,又分寸准确地体验并演绎着文本丰富的内涵。整堂课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认真听讲,主动交流,热烈发言,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气氛活跃。
课后教研组进行了集体研讨,研讨氛围浓厚,大家对张老师的这节教学示范课给予了高度评价。最后金主任总结:课堂上精彩纷呈,无论是字词在语境中的品读教学,或是各种朗读方式的指导,亦或概括能力的锤炼,还是大量资料信息的呈现处理,以及课内与生活的对接整合,无处不闪现老师智慧的火花。张老师的这节课堪称高年级语文第一教时的范本。值得我们学习!
摄影:邵晓玲 撰稿:邵晓玲
15、《艾滋病小斗士》第一课时教案
马杭中心小学 张晓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阅读文本,懂得恩科西与可怕的疾病、与人们的冷漠和歧视、为感染者生存的权利顽强抗争,并感悟“小斗士”的可敬。
4.通过关注时间节点、关键事件,初步体会倒叙的表达方式。
5.科学地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文本,懂得恩科西与可怕的疾病、与人们的冷漠和歧视、为感染者生存的权利顽强抗争,并感悟“小斗士”的可敬。
教学重点:通过揣摩人物言行,学习人物类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勾画圈点批注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识人物,理解“斗士”。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黑人男孩。他叫恩科西。(出示照片,人名)但是,人们愿意称呼他为“艾滋病小斗士”(贴板书)。
2、结合课前预习,说说你对这个称呼的理解,也可以谈谈对恩科西的初步印象。
(预设:他是一个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小勇士。他是一个顽强的人,坚强、勇敢。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斗在这里就是“顽强抗争”)
难怪,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指名读。)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恩科西,去了解他短暂却不平凡的一生。
二、圈画时间,了解经历。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圈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或短语,想想每一个时间节点,主人公的遭遇是什么?)
2、交流整理:2001年6月1日 恩科西去世
1989年 恩科西出生,不久被收养
9岁那年 恩科西上学并与病魔作斗争
2000年7月 参加会议并演讲
2001年初 病情恶化,6月1日去世
(1)指名朗读第二小节,教学“携带”()字形、字义,了解恩科西不幸的身世,幸运的遭遇。理解“仁慈”。
(2)在南非,像恩科西这样的孩子很多。指名读第三小节。
(3)指名读第四小节,理解“轩然大波”(联系生活)“干预”(近义词)。引读第五小节。教学“魔”(部首、形近字)文中词:折磨
(4)指名交流。教学“孕”(子字横撇包在乃字里面)听一听恩科西的心声。
出示他说:“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她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
他还说:“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
他说: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周游世界,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Cv 你读懂他的话了吗?从恩科西的话语中你明白了什么?
关爱病友,宣传普及知识,寻求拯救方法
(5)小结;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与社会舆论、偏见作斗争,关爱着患病的儿童和妇女,还梦想着未来。
(6)残酷的病魔还是没有放过这个勇敢坚强而充满爱心的小斗士,引读第八小节。
3、了解了恩科西短暂的一生,你想说:“ ”
4、仔细看一下板书,看看我们记录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文章一开头先交代了事情的结果,然后再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事件,像这样的表达顺序,叫倒叙。(板书)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面,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5、给文章分段,说段意。
三、关键事件,感悟品质。
1、小恩科西1989年一出生,就携带了艾滋病病毒。请默读2~4自然段。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2.指名交流。
①你从文中哪些句子里体会到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艾滋病的可怕?
【出示句子: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②通过课前资料收集,你对艾滋病还有哪些了解?【播放:艾滋病短片】
3.过渡:就是这样可怕的病魔正吞噬着南非人民。(生读:在南非……第二个生日。)但是,小恩科西的生命力很顽强。
【出示句子: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4.析词:能把“挺”换成“坚持”吗?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5.拓展:病魔是怎样折磨可怜的恩科西?而他又怎样抗争的呢?
6.从这个看起来简简单单的“挺”字,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恩科西?(板书:顽强……)
7.感情地朗读第3段。
8、遭受着病毒折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恩科西,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听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又会遭遇什么呢?
15、《艾滋病小斗士》第一课时说课
《艾滋病小斗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无私奉献”,课文主要讲了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在养母约翰逊的帮助下坦然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呼吁全世界尊重、爱护、帮助艾滋病患者的真实故事。
课题以“小斗士”突出题旨。在面对不幸遭遇后,“小恩科西与艾滋病、与社会的歧视偏见、为患者平等权利作抗争”三个方面表现出了顽强、勇敢、乐观的优秀品质,给艾滋病患者(特别是儿童)树立了榜样。同时也唤醒人们应该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注和爱护艾滋病患者。
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恩科西的去世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再交待恩科西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例,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主题。所以,我鼓励学生寻找文章记叙的时间节点为学习课文的线索,通过圈画时间、了解经历,疏通了文脉,掌握了主人公的关键事件,并引导学生观察到文章叙述上的一个特点——初步感知了倒叙的基本方法。
这凡人的壮举给予学生多层面的情感熏陶,使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而涵养品德修养,提升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充实精神世界,让学生享受着一份丰盛的情感大餐,洞悉为人处世之道。教学时,我紧扣段落中的关键词,如“携带”“仁慈”“轩然大波”“干预”“病魔”等生字词的教学,带动对文本的透析,由浅入深,从文中走向生活再回归文本,真正落实了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理解的要求。
《课标》明确指出高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重视引领学生研读文本,揣摩表达方法,对文本中表达精妙的语句、语段,教材注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揣摩,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染。注重思维训练,学习品析课文题目的精当,有机渗透学习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文章中的主人公离我们很遥远,但其悲惨的命运和顽强抗争的精神,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相信与其年龄相仿的学生一定也会受到心灵的震憾。在学习能力上看,五年级上册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课前预习能力,有独立学习生字、通过查找资料理解不懂的词语,并且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初步对文章有自己个人的见解,为上课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但因受地域、空间、时间、文化等的影响,在课堂上,我不止一次地引用资料,进行文本与生活的链接以丰满学生对艾滋病、对主人公的全面认识与感同身受,让学生阅读时进入文本,更容易与故事主人公的顽强、勇敢和乐观精神品质产生共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