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激情对话,凸显伟人人格魅力
发布时间:2017-11-3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邵晓玲

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20711月28

地点

马小五2班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11

实到人数

11

主持人

张晓丹、宋勤民

活动

形式

教研课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以教研课为依托,研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情对话,凸显伟人人格魅力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1、邵晓玲老师执教《艾滋病小斗士》第一课时

2、执教老师说课

3、听课老师评课

4、张晓丹、宋勤民两位老师主评

5、领导徐亚洁校长总结

 

此次研讨活动十分成功,科研的热情高涨,执教老师热情洋溢,听课老师畅所欲言,坐镇领导高屋建瓴,整个活动让在座每位课题组组员受益匪浅。

 

填表人      邵晓玲         

五年级语文 教研组 11 月份教研活动通知

研讨主题

激情对话,凸显伟人人格魅力

研讨时间

十四周二(11.28)下午第2节课

研讨地点

马杭中心小学五(2)班

执教者

邵晓玲

执教内容

诺贝尔》第课时

参加人员

全体五年级语文教师

11月份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17-11-29 点击:19 来源:原创 作者:张晓丹

浅寒天气雨催冬。冬雨潇潇中,马小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教研活动如期开展。全组教师齐聚一堂,积极投入到教学研讨活动中,徐校长应邀全程参与。

首先,邵晓玲老师为大家呈现了《诺贝尔》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诺贝尔》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邵老师主要分四个板块进行教学:激趣导入,人物质疑——初读感知,理清条理——个性朗读,初探形象——结课存疑,留下悬念。行课过程流畅自然,板块清晰明了,充分彰显高段阅读教学的特点。

随后,备课组成员围绕这节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邵老师钻研教材透彻,备课充分,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较好地体现了一个成熟型教师的魅力。最值得大家学习的是:1、提纲挈领,长文短教,凸显人物成就。针对文章较长,内容散点的特点,邵老师以“文章主要讲了诺贝尔的什么事?”这个问题统领教学,并指导学生通过抓重要事件的方法进行分段的训练,对高段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2、基于学情,迁移学法,提升语言能力。在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邵老师将“名人卡片”引入课堂,组织学生有效提取文本的信息,进行再加工,再整合,形成卡片的过程即是回顾课文的过程,既完善了教学内容,又为第二课时人物小传的撰写埋下伏笔,可谓是匠心独具,润物无声。

最后,徐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她充分肯定了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浓厚的教研氛围,尤其是在研究高段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有思考,有实践,有收获,将高段第一课时赋予新的生命与活力,较好地诠释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交融的完美境界。

图片1.png

 

 

21《诺贝尔》第一课时教案

马杭中心小学  邵晓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的名字吗?你是从哪里听来的?

(莫言、屠呦呦)

2、那诺贝尔是谁?你了解他吗?

学生交流,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诺贝尔》,你会对他有更多的了解,被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

二、初读课文

(一)理清层次

1、课文讲了他哪些事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出示读文要求。

学生交流:a、发明炸药   b、设立诺贝尔奖

2、课文分别哪几小节写这两件事你能用抓重要事件的方法来给课文分段吗?

(二)学习1、2小节

1、出示课文1、2小节,指名读,

教学生字:瑞、摩 、逝  

2、自读,思考:从这两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地点及原因、规模、)看图,读第一小节,感受规模的宏大

3、第二小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4、从设问句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带着对诺贝尔的崇敬和怀念之情问句,男读回答

(三)学习第10小节

1、过渡:人们为什么如此崇敬怀念诺贝尔?若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呢?

出示第10小节。指名读

2、哪五个领域?

3、什么叫遗嘱?看这是诺贝尔临终前的遗嘱部分内容,轻声读读,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

4、带着对他的崇敬之情齐读。

(四)初读发明炸药部分

1、过渡:诺贝尔一生的伟大功绩不仅设立了诺贝尔奖,还发明了炸药,下面请同学自由轻声3——9小节,边读边思考两个问题:

1、一小节概括这部分内容?

出示第三小节。教学生字   “械”

2、诺贝尔发明炸药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分别是哪几个小节写的,指名分节读5、6、7、8、9小节

(五)写名家卡片

同学们,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向我们提供了诺贝尔的很多材料,我们对诺贝尔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你能提取课文中的信息,也可加上课外收集的资料,给诺贝尔制作一张名人卡片。

见过名人卡片吗?里面包括哪些内容?(出生、国籍、身份、生平事迹、突出成就……)

学生写

交流

)总结

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遭受了哪些挫折和伤痛,他又是如何面对的?从中又可看到一个怎样的诺贝尔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21《诺贝尔》第一课时说课稿

马杭中心小学  邵晓玲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诺贝尔。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我执教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的教学。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语言材料了解诺贝尔奖设立的依据以及诺贝尔的成就,初步感悟诺贝尔用自己的全部财产激励后世科学家及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士对事业孜孜以求的情感。

三、说过程

我的教学环节大致是这样的:激趣导入,人物质疑——初读感知,理清条理——个性朗读,初探形象——结课存疑,留下悬念。

在教学一开始,我和学生从诺贝尔这个人物聊起,又出示图片资料,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诺贝尔的相关信息,对这位科学家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更有利于学生阅读课本。随后初读课文,并设置疑问:《诺贝尔》这一篇文章主要讲了诺贝尔哪些事?学生通过朗读很快就得知课文主要写诺贝尔发明炸药以及设立诺贝尔奖两件事,课文分别哪几节是写的?接下来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这个抓重点事件的分段方法水到渠成,在潜移默化中交给了学生分段的方法。

教学1210小节部分,主要采用“自读感悟”型课堂模式指导教学实践,放手让学生自感自悟。一二两自然段通过“你知道了什么?”了解诺贝尔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和规模。同时通过展示受奖仪式的图片,感受颁奖典礼的规模盛大。

通过赏析两个设问句表达效果,体会人们对诺贝尔的怀念和敬仰之情。紧接着以“诺贝尔为什么能受到人们这样的敬仰呢?”过渡到最后一小节,通过多媒体出示遗嘱内容,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诺贝尔那颗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而博大的心。进而明确诺贝尔奖授奖仪式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颁奖时间定在每年的1210日的原因及重大意义。

最后再次让学生质疑,留下悬念,达到课虽下,味还在的功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蓄足气势。课堂上有许多欠缺,还请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